第五章 碧水丹山甲東南——武夷山(3 / 3)

二月二十三登陸,準備遊曆換骨岩、水簾洞等地。坐船前行十裏後,在赤石街去會真觀,在這裏拜謁武彝君及徐仙的遺蛻。從廟裏出來,朝幔亭東麓方向北行二裏,見幔亭峰後三峰,向人打聽之下才知道這是三姑峰。換骨岩就在它旁邊,我就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山中飛泉疾下,向下俯瞰在絕壁上有一汪泉水湧出來,竹影晃動很有雅致。但這時我已經到了山頂,來不及下去了隻好繼續前行,到了換骨岩,其實就是幔亭峰的後崖,岩石的前方有座寺廟。從岩石後的懸梯上攀,又到了另一座岩石,岩石不是很深但是在山巔上環繞形如疊嶂。當地人用木板在岩石裏搭建作為屋子。從岩縫中躋身而上幾乎就可以到達山之巔,卻因為路被斷而停下了。沿舊路返回到了先前所望見的突泉處,從這裏翻過一座小嶺就是水簾洞路,其下就是突泉壁。先前我從高處俯瞰還是不能盡興,於是親臨其下,仰望在突泉壁上的汩汩水流。我一時興起鑿壁為溝,飲泉水。我順著石梯攀石壁打了突泉處,突泉就從絕壁中墮下去,泉水又突溢出來,坳下盡是水,有一塊突起的大石頭可以暫坐。歇息一會兒後從竹林裏穿行越過三嶺從山腰前行約七裏就是下塢了。穿過石門而上,再行半裏就是水簾洞,這真是處處絕壁。泉水自高處而下,岩石雄闊,泉水高散,構成的這幅圖景真是難得一見啊。

在路途上就聽說閣寨十分奇偉,從舊路翻山就可到達。我從石門出來走錯去了赤石街,路人指我從這裏過小橋向南行也可以去那兒。登山遇一處關隘,兩山相夾的地方有岩石有岩洞,上麵題名為“杜轄岩”,被當地人訛傳為睹閣。在深入,又有一岩,赤石街已經很近了,於是就從舊路乘船返崇安。

(2)洞中穿

走完水路,走陸路,徐霞客在最後一日棄船步行,深入武夷山中。山中的風景遠遠不同於在船上隔江而忘的情形,一石一洞都具形具像。穿山走洞的正合徐霞客的胃口,這三日他真是玩得相當盡興。與其他名山相比,由於有九曲溪,遊覽武夷山的路線就非常明晰暢快,很有一種順其自然的風格。行完水路,當然是要去山裏走一走的。

武夷山七十二洞位於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內,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武夷山市南部,武夷山七十二洞是武夷山景區的特色著名景點之一。有投龍洞、止止洞、徐仙洞、投陽洞、梁房洞、升真洞、複古洞、紫雲洞等。七十二洞形狀怪異,各洞各具特色。有投龍洞、止止洞、徐仙洞、投陽洞、梁房洞、升真洞、複古洞、紫雲洞等。

武夷山水簾洞,原名唐曜洞天,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中最大的洞穴。它位於章堂澗之北,丹霞嶂東麵。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洞門前終年流淌的兩股清泉,從一百多米高的岩頂飛瀉而下,如懸掛的兩幅珠簾。水簾洞內,軒爽敞亮,可容數百人。

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兩字最為著名。洞口外磴道的右側,是碧綠沉翠的浴龍池。水簾瀉入池中,不斷濺起水花,隨即又晃漾出一圈圈漣漪,煞是好看。 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度和寬度均超百米。水簾洞的水簾,最寬時足有一丈二左右。主要景點有燕子峰、漱石枕流石、丹霞峰、火焰峰,鷹嘴岩、流香澗等,而天車架則是這一景區內較有特色的一處人文景觀。它位於章堂澗南岸的丹霞峰半壁,在好幾個高矮、大小不一的崖洞內依崖構築的幾幢小木樓,有的深藏洞內,有的半露洞外,上下錯落,欄杆圍護,懸梯環接,這便是天車架。

水簾洞北距天心岩一公裏。是武夷山最大的岩洞,素有“山中最勝”之稱。岩壁高寬各數十丈,上凸下凹,形成岩穴。洞內敞亮可容千人,依崖散建數座不施片瓦的廟宇。岩頂有兩道終年不竭的流泉,微風吹動,化為水珠,儼若懸掛洞項的兩幅珠簾,注岩下浴龍池。洞頂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飛簷,遮住了半邊天。洞門前終年流淌的兩股清泉,從一百多米高的岩頂飛瀉而下,微風過處,水珠搖曳分合,隨風飄灑,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懸掛的兩幅珠簾。正是“赤壁千尋晴拂雨,明珠萬顆畫垂簾。”隔簾望去,洞外的茶園竹叢,村落人家,一片迷蒙,宛如一幅詩意朦朧的山水畫,別有一番韻致。

洞壁有古人詩道:“水簾千丈垂丹壑,晴雪長年舞翠簷;赤壁千尋晴指雨,明珠萬顆晝垂簾”等題刻。

出了洞口,磴道的右側,就是碧綠沉翠的浴龍池。水簾瀉入池中,不斷濺起水花,隨即又晃漾出一圈圈漣漪,煞是好看。遠望可見大幅石刻“自古晴簷終日雨,春秋花月一簾珠。”與瀑布相映成趣。遊武夷山水簾洞:臥龍伏虎落澗溪,夾岸疊翠舉天齊。大鵬鼓翅啄妖魅,水簾洞天讚朱熹。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兩字最為著名。沿崖建有奉祀宋朝大儒劉子翬、朱熹、劉珙的三賢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三教堂和清微洞真觀。

(二)實戰武夷山

1、交通路線貼士

航空 :武夷山機場到武夷山景區的路程在15公裏左右,可起降波音737等中型飛機,現已開通武夷山至福州、廈門、晉江、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珠海、常州等10條航線。

鐵路:福州、廈門和泉州每天各有一班空調快速列車直達武夷山。從上海、杭州方向來的旅客可先乘火車到江西上饒,再從上饒去武夷山(4小時)。從北京、南京、合肥、南昌、西安、武漢、長沙、廣州、重慶、昆明方向來的旅客可先乘火車到福建邵武,再轉車到武夷山。

公路:福建省的南平、邵武和江西省的上饒是進出武夷山的口子,每天都有客車往返,其中從上饒到武夷山的班車,4小時可到達;從邵武到武夷山車程3小時。

內部交通:從武夷山市到武夷山景區有15公裏,沿途都有招手即停的旅遊專線車。市區內有湖桃、西門、南門三個汽車站,景區內的車站設在三姑、武夷宮和星村。在武夷宮、玉女峰、九曲賓館、水簾洞、一線天、星村碼頭、永樂禪寺和蓮花峰等處均設有停車場。

2、住宿提示

武夷山有著完善的旅遊服務設施,大小賓館有 300多家,其中星級賓館100多家。五星級酒店2家,四星級賓館7家,三星級賓館25家,二星級賓館50多家。大部分賓館位於國家旅遊度假區內,離市區16公裏,離飛機場8公裏,離火車站10公裏,與景區僅一條河之隔。度假區內交通發達,6:30--22:30隨時有公交車往市區、景區、機場、火車站。

建議大家首先選擇入住度假區內的酒店,從位置、環境及交通上都比市區好許多。度假區—風景區2-5公裏,市區—風景區15-20公裏。由於風景區內酒店很少,僅在武夷宮景區內有2-3家酒店,分別為武夷山莊、幔亭山房等。度假區內大約有30多家酒店,一般檔次都在準二星--三星級檔次(武夷山五星級酒店有高爾夫酒店、悅華酒店,另武夷山莊大王閣、遠華國際大飯店、寶島會展大酒店、蘇閩大酒店、海晟大酒店、崇陽溪山莊、建宏假日大酒店為4星)。市區的酒店不多,多為旅社。酒店有武夷大飯店、崇武山莊、金穗大酒店、鳳凰大酒店、百花岩山莊等。

3、武夷山美食

(1)風味小吃

薜荔凍:為武夷山一帶傳統清涼飲品。采用野生薜荔果,將籽剝出暴曬後,加工製成半凝固的清涼飲品,調以蜂蜜、蔗糖飲用,具有解熱清暑、提神健身之功效。

苦櫧糕:為武夷山風味食品。采用山中野生苦櫧、甜櫧等殼鬥科植物的果仁磨成槳,加熱調成塊狀軟糕,再加佐料精煮,味道清滑可口而又略帶苦澀,別有風味。

武夷留香酒:武夷山著名物產。係用當地優質的糯米和甘洌山泉為原料,陳放兩年以上而釀成。酒色由淡黃色逐漸變成茶紅色,是自然含糖成色的傳統佳釀酒。酒店清亮透明,酒香濃鬱,醇和適口,餘味悠長。

雪裏紅:武夷山傳統風味素菜。味美清香具有開胃健脾、助消化等作用;雪裏紅含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故稱“健康菜”。

鼠曲果:是一種用鮮嫩的鼠曲草和米槳分開蒸熟後,混合攪勻,加上香菇、肉絲、筍絲、醃菜等餡,包成花綠色的大餃子。這在武夷山區屬清明食品,俗成清明果,有濃鬱的農家田園風味。

武夷熏鵝:武夷嵐穀熏鵝的簡稱。其製作工藝繁複講究,首先,挑選不肥不瘦、不嫩也不老的白鵝,放血宰殺後,褪毛剖腹去內髒,入鍋加少許鹽,待整鵝煮至熟而不爛時取出瀝幹;其次,將食鹽與辣椒粉和其它香料抹於鵝體內外,置鍋內熏製,鍋內放少量拌鹽的糯米、桂葉等,用小竹片架於鍋中,並在鍋內放少許的煮鵝湯。熏製時鵝置於小竹片上,蓋嚴鍋蓋不使漏煙,用中等火候熏10分鍾,待鍋中溢出濃烈香味時,把鍋蓋移開一縫,倒入米灑2兩,再蓋1分鍾即成。熏鵝體外呈金黃色,油滋滑潤,煙香撲鼻,皮滑肉脆。

(2)八卦宴

八卦宴,是南宋理學家朱熹創製並用來待客的一種禮儀。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與蔡元定等學者結合武夷山民間飲食的一些菜肴,按《周易》的“係辭傳”的“易有太極,易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以及所交往的道士羽流的生活習俗,安排了一個清雅淡泊、奇峭瑰麗的八卦宴。

八卦宴以朱熹平時的飲食為基礎,菜肴中有拚盤、羹、湯、丸等形式,製作上有煎、炸、清燉等烹飪方法。八卦宴最大的特色是名種菜肴的排列,無不按照朱熹所推崇的八卦圖來進行。排列方法是:先在八仙桌上畫上八卦圖,正中為太極、其八方分別為乾、坤、震、巽、艮、坎、離、兌八種卦覆、各陳列上一道有關卦理意義、富有武夷山風味的佳肴,整個宴席猶如一幅八卦圖,可謂匠心獨具。在菜肴名上,更是寓意悠遠。太極之首為翡翠羹;易生兩儀,分別置上玄天混丸和太乙陰陽蛋;兩儀生四象,分別為百發圓子、蓮塘君子,桂花蝦仁,油燜雙冬。這四道菜還暗寓了春夏秋冬四季之象。按八卦方位,每方位上的菜肴又分別為素炒鱔魚絲,香油鳳腿、酒釀冬菇,宮保雞丁、竹筍肉絲、溜雞肝卷、白炒木耳、八寶吉祥。

4、武夷山特產

(1)武夷山岩茶

武夷山生產的茶葉,以烏龍茶為主,年產量占80%以上,也有工夫紅茶,占10%左右,綠茶占7%。其中最著名的是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種。

武夷岩茶為烏龍茶類,屬半發酵的青茶。綠葉紅鑲邊,形態豔麗;深橙黃亮,湯色如瑪瑙;岩韻醇厚,花香怡人;清鮮甘爽回味悠悠。它既有紅茶的甘醇,又有綠茶的清香,是“活、甘、清、香”齊備的茶中珍品。

武夷岩茶品目繁多,據調查,僅山北慧苑岩便有名叢800多種。主要有大紅袍、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四季春、萬年青、肉桂、不知春、白牡丹等等。而最負盛名的當數大紅袍。“大紅袍”產於九龍窠。武夷水仙也是武夷岩茶中的精品,《紅樓夢》裏寫的賈母最愛喝的“老君眉”就是武夷水仙。

(2)筍和筍乾

武夷山是“閩筍”的主要產地。僅筍乾一項,每年收成就達幾十萬斤。據資料記載,武夷山竹的種類有48種,因此,筍的種類也很多,主要有毛竹筍,花殼筍、黃竹筍、苦竹筍、石竹筍、麻竹筍、鞭筍等等。這些筍中最著名的是毛竹冬筍。唐朝詩人李商隱有“武夷洞裏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的詩句,可見那時冬筍就已聞名了。

武夷山製作的筍乾,技藝特殊,味道淳厚,土色土香,深受人們的喜愛。類別分榨、曬、薰三大類。工藝需要經過煮、切、壓、榨、曬、薰、烘、焙等十多道工序。筍和筍乾是武夷山主要外銷物資。

(3)建蘭

武夷山是建蘭的一個重要產地,蘭花品種很多,最為有名的是“風蘭”。清代晉江人蘇大山在《紅蘭館詩抄》一書中,曾記載武夷山有一種特產叫「風蘭」,深為國際友人所賞識。當時有一位朝鮮朋友叫樸景山。

武夷山產的“四季蘭”、“素心蘭”也是建蘭中的珍品。《崇安縣新誌》載:“四季蘭,生武夷山,明蒙慎《遊接筍峰記》雲‘石欄植蘭以萬計,葉長如茭花,四季不絕,芬芳觸鼻’。實閩中所未見。”朱德同誌生前遊覽武夷山時,也曾為武夷山的蘭花留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