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飯於外岩。覓導循崖左下。灌莽中兩山夾澗,路棘雪迷,行甚艱。導者勸餘趨傅岩,不必向觀音岩。餘恐不能兼棋盤、龍井之勝,不許。行二裏,得澗一泓,深碧無底,亦“龍井”也。又三裏,崖絕澗窮,懸瀑忽自山坳掛下數丈,亦此中奇境。轉而上躋登,行山脊二裏,則棋盤石高峙山巔,形如擎菌,大且數圍。登之,積雪如玉。回望傅岩,屼嵲wùniè高聳之意雲際。由彼抵棋盤亦近,悔不從導者。石旁有文珠庵,竹石清映。轉東而南,二裏,越嶺二重,山半得觀音岩。禪院清整,然無奇景,尤悔覿麵失傅岩也。仍越嶺東下深坑,石澗四合,時有深潭,大為淵,小如臼,皆雲“龍井”,不能別其孰為“五”,孰為“九”。凡三裏,石岩中石脈隱隱,導者指其一為青龍,一為白龍,餘笑頷之。又亂崖間望見一石嵌空,有水下注,外有橫石跨之,頗似天台石梁。伯化以天且晚,請速循澗覓大龍井。忽遇僧自黃山來,雲:“出此即大溪,行將何觀?”遂返。
裏餘,從別徑向漆樹園。行巉石亂流間,返照映深木,一往幽麗。三裏,躋其巔,餘以為高埒齊雲,及望之,則文昌閣猶巍然也。五老峰正對閣而起,五老之東為獨聳寨,循其坳而出,曰西天門,五老之西為展旗峰,由其下而渡,曰芙蓉橋。餘向出西天門,今自芙蓉橋入也。餘望三姑之旁,猶殢滯留日色,遂先登,則落照正在五老間。歸庵,已晚餐矣。相與追述所曆,始知大龍井正在大溪口,足趾已及,而為僧所阻,亦數也!
二月初一,東方已經有雲散開了,接著整個天空都晴朗起來。潯陽叔翁因為腳被凍裂,無法不行而留在了榔梅庵中。我急著和伯化順著西天門向下,走了十裏路,經過雙溪街,山勢已經開闊起來。再行五裏,山勢有漸漸合攏,溪水環繞,山勢倒映溪水中。我們一路遊興大增。走完三裏路,從溪口順著小路進去,又翻越過一座山,行二裏路,才到達石橋岩。在其外部是綿延的紫宵岩。外岩下是利用岩石形成的殿堂。岩石的顏色都是紫的,圍堵一條蜿蜒的青色石頭在裏麵,龍頭有一尺多高,水從龍口處往下滴,被稱作龍涎泉,很像雁蕩山的龍鼻水。外岩的右麵,一座山橫過,山的中心是空的,就成了一座石橋。石橋好似彩虹飛架,空缺的地方像極了缺月。坐在石橋下,隔山還有一山突聳而起,拱對石橋之上。四周有很多山峰環繞,景致比齊雲山的天門更美。就算是天台山的矢量也不過是架在兩山之間。而這裏是一座山高架,且中空,這才是奇妙。穿過石橋,走了一裏就是內岩。內岩上有飛泉飄灑,中間還有僧人供給齋飯,真是勝景。
返回外岩吃飯。尋覓到一位向導,得以順著山崖的左側下山。兩山之間有一條溪澗六國,道路極其難走,加上大雪彌漫,前行就更加艱難了。向導勸我去傅岩,不必去觀音岩。我擔心會錯過棋盤、龍竟等地方,就沒有應允。走了二裏,看到溪澗中有一潭深水,深邃碧綠,這就是“龍井”了。又走三裏路,山崖和山澗都到了盡頭,高懸的瀑布突然從山坳間橫飛下來數丈,又算得上是一處奇景。輾轉向上,在山脊口行走二裏路,就減棋盤石高高的聳立在山頂,形狀好像托起來的一朵菌,有好幾圍大。登上棋盤石,上麵覆蓋的積雪就像潔白的玉。回頭看傅岩,高聳於雲際。傅岩到棋盤石的距離很近,後悔沒有聽從向導的話。棋盤石旁有座文殊庵,庵中的翠竹碧綠,山石清秀,互相輝映。東轉南再走二裏,翻越兩座山嶺,在山腰處見到觀音岩。觀音岩禪院清淨症結,然而並沒有什麼奇異的景觀。特別後悔的是不能去遊覽傅岩。人就翻越山嶺朝東走下深坑,石澗四周有山崖圍合,不時有深水潭,還有淵,小的如杵臼,都說是“龍井”也分不出哪裏是“五龍井”,哪裏是“九龍井”。往前總共又走了三裏路,試驗中石脈隱隱約約,向導指著其中一處說是“青龍”,指著另一處說是“白龍”,我微笑著點頭。又在亂崖中看見一塊石頭嵌再崖壁,懸垂空中,是水王下流注,外麵有橫石跨越,很像天台山的石梁。倒是伯化因為天色近晚,請求我迅速順著山澗尋覓大龍井。忽然遇到從黃山歸來的一位和尚,說:“走出這裏就是大溪,還要去觀賞什麼景致?”於是返回。
走過一裏多路,從其他小路向漆樹園前進。在亂流間奔走夕陽返照這樹林,幽靜而瑰麗。走完三裏路,登上漆樹園的山頂,原以為他的高峻可以和齊雲山相媲美,仔細一看,還比不上文昌閣巍峨。五老峰正對著文昌閣聳起,它的東麵是獨聳寨,順著獨聳寨的山坳出來,稱為西天門;五老峰的西麵是展旗峰,由展旗峰下度過溪水,叫芙蓉橋。我過去從西天門出來,現在從芙蓉橋進入。我看見三姑岩的旁邊,還滯留這夕陽的光輝,於是先登而上,見那夕陽正在五老峰之間冉冉下墜。回歸榔梅庵時已經是吃晚餐的時候了。相互追述這一天的經曆,才知道大龍井正在大溪口,腳趾都已經觸及到了,卻為和尚所阻止而不能瀏覽,這也是天數了。
(2)齊雲樓上樓
徐霞客在齊雲山的最後一天,終於盼來了雲開日出,天氣回暖,於是這天也成了徐霞客雲遊齊雲山以來行程最滿的一日。按照今天的景區劃分,他二月初一遊曆的地方基本上屬於齊雲山的樓上樓景區。
樓上樓是齊雲山的第二大景區,與月華街遊覽區西鄰,東起仙桃峰,西至萬壽峰,總麵積有27平方公裏。景區內林深樹密,鬱鬱蔥蔥,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著名景點有“樓上樓”、“仙人掛畫”、“觀音洞”、“棋盤石”、“龍井池”、“宋代佛塔”等景點,還有許多現代摩崖石刻。
去樓上樓的路有兩條,一條是從前山月華街經會仙閣過白雲關,爾後進入樓上樓。另一條是從齊雲山鎮一個地名叫塢口的小村進入,經龍吟橋,再到樓上樓。從月華街到樓上樓,會仙閣是必經之地,會仙閣建在數條通向雲深不知處的山徑的交彙點上。
沿途的自然風光極好,一路上可謂是十裏翠廊,鳥語花香。景區內有很多深穀幽洞,“草瓦石屋”是其中一個不大的岩洞,洞口上沿蔓草鬱鬱蔥蔥,整個岩洞就如同鋪著草頂的石房,四時不竭的泉水順著蔓草兒如雨水般滴落下來,滴響連聲,炎熱的時節旅行至此,一定會帶給你帶來幾分清涼和滋潤。過草瓦石屋,不遠是幽穀傳聲處,這裏山腹猛然闊大,雲空渾然敞開。
隔著山穀的對岸,是一發育典型的向斜丹霞山體,它尤如一道巨大紅色石牆現於眼前,忍不住對山喊幾聲,便有回聲從天際傳來,在回聲不絕處忽現摩崖刻書著“幽穀傳聲”幾個擘窠大字。再前行還有幽穀晴雨、月霞洞、瑞雪岩、瘦身穀、觀音岩等。人造景觀也很多,有廊橋、步瀛橋、梅園、龍吟亭等。
樓上樓景區最有特色的景點當屬“樓上樓”,“樓”指的是“洞”“樓上樓”顧名思義就是其一上一下天生兩層岩洞,勻稱地向外敝開,宏偉大氣,激起你對自然的驚歎和敬畏。齊雲山道人順應天意,在上層壘起石牆,使它成為懸在空中的天然“樓閣”。天然樓閣內有一摩崖石刻“第十三樓”,很讓費解,它是白雲道人在乾隆三十二年題刻下的,道家解釋說樓上樓其實就是指齊雲山十二樓之後的樓,齊雲山月華街道教之繁榮,極盛時期達到十二房室之多,而這裏道人在第二岩層之上刻有“第十三樓”,喻意為這裏是道家的第十三房。
再往前便是樓上樓景區另一極具特色的景點——仙人掛畫。說是仙人掛的畫,其實是半空中巨大的深紅岩壁上露出一大塊大紅岩石來,方方正正,就像是家中掛著的一幅中堂畫。
從仙人掛畫到觀音岩,途中要下行穿越一道深有10 米寬僅有35厘米的岩縫,人稱之為“瘦身穀”。觀音岩是其實也是一個岩洞,不過此洞橫生而闊,洞中怪石交錯,曲折迂回,可容千人,是齊雲山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岩洞,昔日這裏是觀音的道場,但現在這裏僅剩有一個蓮花寶座了,也很少有人的行跡,早已成為一方清靜之地。徐霞客也到過這裏,他在自己的遊記中是這樣記述著,“轉東而南,二裏,越嶺二重,山半得觀音岩,禪院清整,然無奇景。”其實是個幽深靜謐的地方不求奇但求靜。
從觀音洞上行爬一段非常陡峻的石級山道,便是龍井了。龍井即為龍汲水之地。關於它的來曆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曾有一道人在此山間小溪裏見到巨莽正在汲水,汲水過後的巨莽很快飛升起來,降伏在附近一山脊上,之後就不見了,但見那山脊立刻顯現出巨莽之形態來,道人以為是神龍飛天了,所以今天在龍井邊上依舊能夠看到這樣一個起伏連綿狀的山體,此景即為“神龍飛天”。
龍井一帶,山岩林莽氣勢迫人,但山穀中的小溪低吟淺唱,又憑添了幾分靈韻。小溪之上,一單拱橋橫跨,名曰“龍吟橋”,橋上建有涼亭,方便遊人駐足休憩。
過了龍井,山徑尤顯曲折,四周更見峭壁崢嶸,危崖欲墮。一山穀處,三麵峭壁聳立,但見“福”、“祿”、“壽”三個擘窠的摩岩石刻分別雋刻其上,與天長存,心靈尤感震憾!再前行,那便是走出樓上樓景區的下山道了。
(二)實戰齊雲山
1、交通路線貼士
公交:
從屯溪出發。屯溪從屯溪汽車站乘車1小時可達齊雲山。
從黃山出發。齊雲山景區距離黃山市區僅30多公裏。出黃山火車站向東走10分鍾就到黃山汽車站,一天有多班車到齊雲山。上海乘航班、火車或汽車到黃山市,從黃山市乘往黟縣或祁門縣的中巴車,幾分鍾一班,花幾元錢就到齊雲山大門,步行幾分鍾即可到索道站。
自駕:
從上海自駕車,經杭州、臨安、昌化、昱嶺關,也可以直達齊雲山。高速屯溪西出口--休寧齊雲山風景名勝區(屯溪西至齊雲山風景區約30分鍾車程)。
2、住宿提示
如果去齊雲山旅遊,住在黃山市區或休寧縣都很方便。
如果對齊雲山情有獨鍾,想要住在景區內,可宿山腰的月華街,清晨起來看日出雲海。 月華街是住宿的街,它大約是在半山腰的位置,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在這裏住宿。山上條件最好的住處是玄天賓館,當然也比較貴;推薦住在月華街的望仙樓或浮雲餐廳,條件不太好,但看風景非常棒。
齊雲山上還有很多客棧,也都還算幹淨,都是山上的原住民開的。而且山上空氣清新,視野極佳。隻是山上的住宿條件一般,要有吃一點點小苦的準備。
3、齊雲山美食
齊雲山有很多不知名的野菜,常常令你覺得味道鮮美奇特卻說不出名字來。來到齊雲山當地風味也是必嚐的,紫藤花和小河魚味道極鮮美,野蕨菜、葛粉之類的也不錯,有些菜做成太極圖案,視覺和味覺都是享受。要是舍得花點錢的話,山上的野菜、野味、臘味都是不錯的選擇。:
績溪菜糕
香氣撲鼻,鬆軟可口,口味獨特。前期準備,將水中浸透的糯米搗碎,加工成米粉曬幹。製作時,在米粉中加入水和酒釀,發酵。隨後根據甜、鹹兩種口味,加入不同的配料(甜蒸糕加入白糖、小棗和紅綠絲;鹹蒸糕加入瘦豬肉丁、豆腐幹丁和豇豆幹丁),然後上籠蒸熟即可。
凍米糖
春節前,農村家家切糖,即製作“凍米糖”。傳說此俗已流傳了近千年,至今仍興盛不衰。“凍米糖”是將上乘糯米蒸熟後放在露天曬、凍,然後下鍋炒,使之膨化,再拌和白糖、飴糖做成。用刀切成一片片痕印,食用時手可分片。“凍米糖”還可加上紅、綠米和桂花、芝麻、桔片米等天然香料,形成色、香、味俱全的糕點。
“杜”字蝦米豆腐幹
“休寧風味小吃。萬安“杜”字商標蝦米豆腐幹,頗負盛名。杜家豆腐店的蝦米豆腐幹,以用料獨特,製作精細,配方講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稱。
青精飯
又稱烏飯。《新安誌》“南燭”條載:“叢生春晚,苗葉紅赤,照耀山穀。道家用以餾飯,故又謂之青精飯。”南燭即烏飯樹,屬杜鵑科常綠灌木,葉草質,橢圓狀卵形,新葉鮮紅,老葉深綠;總狀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初夏徽州人采摘烏飯樹嫩葉(也可用莖、果),洗淨後搗爛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和少量的明礬,稍加熱,濾出汁液。將糯米洗淨浸泡於該汁液中著色,約經半天取出,煮成熟飯,烏亮噴香。有的在飯內添加少許火腿片,其味更佳。吃烏飯一般在農曆四月初八日,有“四月八,吃烏飯”之俗。
4、齊雲山特產
齊雲山酸棗糕
南酸棗糕是以野生南酸棗為主要原料,蔗糖、麥芽糖為輔料,采用現代先進的生產技術,充分利用野生南酸棗果肉中天然果膠、有機酸豐富能自然凝聚成形的特點加工而成的果糕食品。
齊雲山南酸棗糕1992年由江西齊雲山食品有限公司首創,齊雲山南酸棗糕含鮮果固有的豐富的植物黃酮、天然果膠、維生素C、膳食纖維、有機酸、氨基酸、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特別是植物黃酮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保護心血管,抗腫瘤,養心安神的作用。
徽州山核桃
著名幹果。俗稱“小核桃”,屬胡桃科落葉喬木。徽州山核桃主要產於歙縣山區,以三陽坑一帶的山核桃為上乘。山核桃是益果,核仁鬆脆味甘,香氣逼人,可榨油、炒食,也可作為製糖果及糕點的佐料。徽州在曆史上一直是山核桃的重要產區 ,產量約占安徽全省產量的五分之二。徽州山核桃是地方土特名產,享譽甚高。
朱鄭荸薺
產於徽州區岩寺鎮、西溪南及歙縣鄭村一帶。荸薺肉嫩汁甘,是冬令時節食用的佳品,有 清熱生津、化痰明目、消積之功。用於溫病消渴、咽喉腫痛、口腔炎、黃疸、熱淋,高血壓、 肺熱咳嗽等。而且生食熟用皆宜,是徽菜的重要配料之一。
歙縣鄭村鄉朱鄭出產的荸薺尤其著名。“朱鄭荸薺”扁圓形,紫紅色或淡紫色,有四至五道環狀節,個大皮薄,肉嫩甘美,汁多渣少。“朱鄭荸薺”營養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糖、 鈣、鐵及維生素,還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物質--荸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