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破產暴露出若幹問題
雷曼被迫進行破產重整,集中反映了本次危機已經顯露的各種問題,如盲目追求虛擬經濟繁榮,金融機構對傳統業務重視不夠,相關部門放鬆對房地產市場泡沫的遏製等。特別須要指出的是,雷曼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混業模式下證券公司仍使用其慣常采用的高杠杆方式來經營商業銀行、地產投資等業務——在抵押貸款、地產投資等高風險業務上,3%~4%的資本撥備是嚴重不足的。
在雷曼危機逐步顯現,需要相關部門維持金融穩定、防止危機深化的不同時間階段,相關部門明顯缺乏足夠手段。在雷曼資本金和現金流受到不斷侵蝕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雷曼沒有充分地、主動地利用美聯儲創設的各類流動性工具。而美聯儲履行最後貸款人職責較為被動,缺乏強製性手段,隻能坐視雷曼錯失補充流動性的良機。在雷曼發生新型“擠提”前的關鍵時刻,由於央行缺乏對具體金融市場交易和賬戶資金信息的監控手段,美聯儲等機構難以獲得相應的預警信息。在市場化手段救助雷曼過程中,正如伯南克提到的,收購方曾提出由美財政部彌補雷曼部分虧損,但由於缺乏法律依據,美財政部無法采取相應行動,致使多次談判都未成功,失去了救助問題機構、避免危機深化的最佳機會。
全球發行在外的信用衍生工具名義價值在1995年僅為100億美元(根據英國銀行家協會(BBA)的報告。),到2007年CDS市場規模已達62.2萬億美元(根據ISDA的統計。。早在2005年5月,格林斯潘就指出(在聯邦儲備銀行芝加哥第四十一屆銀行結構年會上的演講。),銀行通過發展信貸衍生品轉移風險的同時,也增加了風險評估的難度。“不幸的是,現有資料無法提供這些信息。關於信貸衍生品市場規模的數據大部分局限於交易的名義金額……更具誤導性。”格林斯潘還強調該市場中“對衝基金的投資戰略基本上不受監管製約”。“一旦收益狀況令人失望,資金可能會從對衝基金快速流出。這會損害對衝基金為市場提供流動性的能力,增加對衝基金對市場流動性的需求,……迫使其交易對手軋平頭寸,變現擔保品。”到2008年年中,巴菲特和伯南克均提示CDS市場需要加強監管(在雷曼破產發生後,美國相關監管機構、市場自律性組織和各主要機構都加快了對金融衍生品(特別是CDS)市場的製度完善。美聯儲多次牽頭組織關於建立CDS中央交易對手機製的討論,參加者為可能成為未來中央交易對手的四家交易所,即歐洲期貨交易所(eurex)、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NYSE-Euronext)-、CME集團和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此外,美聯儲和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美國證監會一起,還在力圖加強信息披露、抵押品管理等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雷曼的破產與華爾街的其他投資機構推波助瀾、甚至惡意傳播謠言、趁機大肆做空不無關係。而相關監管機構在這種時候又缺乏約束機製,也是造成雷曼財務狀況迅速惡化到無法挽救的地步的重要因素。實際上,美國金融市場一貫崇尚自由市場精神,以各類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為代表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則宣揚和貫徹“狼文化”,相關法規、市場規則乃至各種金融工具也為“嗜血成性”的投資家提供著方便,常態下市場的積極力量在危機時就可能變成巨大的破壞力。
各央行采取協同行動
美聯儲創設融資權工具
2008年7月,盡管美聯儲每天都通過各種工具借出大量現金,但其中的相當部分卻被恐慌中的金融機構作為“預防性儲備”留在自己賬戶中,金融市場的資金壓力仍在不斷上升。為解決這一問題,美國東部時間2008年7月30日早8:45,美聯儲宣布再次創設新的流動性工具,引入固定期限證券借貸便利融資權計劃(TSLF-Option-Program,TOP)。這一計劃基於美聯儲向一級交易商借出國債的TSLF工具,進一步提供了在某個時間之前行使的融資權(比如季度末),是針對“預防性儲備”的特殊流動性安排。按照該計劃,任何時間都有可能存在高達500億美元規模的TSFL融資權,這是對2000億美元額度的普通TSLF拍賣的補充,允許以國債、聯邦機構債、聯邦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AAA/Aaa級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合格抵押品進行抵押。
為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當日,美聯儲還宣布將一級交易商信貸工具PDCF和固定期限證券借貸便利TSLF的開設時間延長至2009年1月30日,並稱隻有當美聯儲認為金融市場正常和不緊急時,才會不再提供這些工具。同時,引入84天期的TAF作為28天期TAF的補充。美聯儲從8月11日起每兩周執行一次TAF拍賣,交替執行750億美元的28天期借貸和250億美元84天期的借貸(從10月6日開始,28天期和84天期TAF的規模又分別擴大至1500億美元,使美聯儲通過TAF向銀行借貸的規模到2008年底增至9000億美元。)為國際協調行動的一部分,歐央行和瑞士央行也同時提供84天期和28天期的美元拍賣資金。美聯儲將其與歐央行的貨幣互換上限由500億美元提高到550億美元,仍維持同瑞士央行12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上限。
美聯儲還開始向存款機構的法定和超額準備金支付利息,利率均低於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激勵存款機構合理安排其資金存放在聯儲準備金賬戶中的比例,緩解市場資金壓力。
9月17日,美國財政部表示,應美聯儲的要求,以臨時性補充融資計劃(Supplementary-Financing-Program)的形式拍賣國債,幫助美聯儲管理其資產負債狀況。美國財政部在聲明中稱:“為減輕金融市場不斷上升的流動性壓力,美聯儲在過去幾個季度裏實施了一係列借貸和流動性管理的創新舉措,如在本周聯儲又強化了其流動性管理工具。為了有效管理這些舉措對聯儲資產負債表的影響,美聯儲已經采取了多項措施,例如賣出證券、將到期國債直接兌回現金等。”臨時性補充融資計劃的實質,就是財政部通過發行係列國債回收銀行體係的儲備資金,並將所得資金供聯儲操作,從而在整體上改善市場的流動性狀況。正常狀況下,美國財政部隻把少量現金放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支票賬戶,其餘絕大多數放在數百家商業銀行的稅收與貸款賬戶(TT&L)中。該計劃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應付危機的又一次緊密合作。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也發表聲明:“財政部通過補充融資計劃所籌集的資金將存儲在紐聯儲的一個賬戶中。由於賬戶裏的資金是通過回收銀行係統的儲備所得,因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衝聯儲實施借貸和流動性管理創新對貨幣供應帶來的影響。”
全球央行聯合降息
美聯儲伯南克、英格蘭銀行行長默文·金和歐央行行長特裏謝經多次電話溝通後,在10月5日晚達成一致意見,即決定共同采取行動來影響金融市場。美國東部時間的10月7日早上6點30分,由伯克南牽頭、以上三人及加拿大中央銀行行長卡尼、日本銀行行長白川方明參加,召開了更為正式的中央銀行電話會議。日本方麵由於已沒有下調利率的餘地,表示不參與共同下調利率行動。迅即,歐洲中央銀行通過電話召開了政策委員會會議,通過了參與共同下調利率的舉動;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也在下午5點30分召開的電視會議中一致通過了下調利率。
10月8日早上7點,全球多家央行聯合發布降息決定。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1.5%,並將貼現率下調50個基點至1.75%;歐央行宣布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3.75%;英國央行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5%;加拿大央行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2.5%;瑞典央行將指標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4.25%;瑞士央行將基準利率目標區間由2.25%~3.25%下調至2%~3%。日央行表示,堅決支持多家央行的聯合降息行動,並將與其保持密切聯係以確保市場穩定。
同時,紐聯儲宣布,將證券借貸業務的費用從0.5%降至0.1%,將單一一級交易商的借貸上限從40億美元提高到50億美元;美聯儲授權紐聯儲可以從AIG的美國保險分支機構借入特定投資級固定收益證券,借貸上限為378億美元,並支付AIG相應的現金作為抵押品。英國財政部宣布向英國各大商業銀行注資500億英鎊,其中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集團、HBOS、萊斯銀行、渣打銀行和彙豐控股等英國最大的八家銀行可以馬上獲得總額250億英鎊的投資,英央行將向銀行係統額外提供2000億英鎊的短期貸款,以幫助銀行保持充足的流動性。英國政府還將向銀行發行的債券提供2500億英鎊擔保。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8日晚間宣布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香港金管局宣布下調貼現窗基本利率50個基點至2%,中國台灣“央行”9日在開盤前緊急宣布下調再貼現率0.25個百分點至3.25%,韓國央行宣布下調指標利率25個基點至5.00%。
全球央行無限量注入流動性
由於雷曼等多家美國大型金融機構經營陷入困境,市場對交易對手的信心極度低迷,金融機構間的資金活動幾乎完全停滯,短期資金拆借利率飆升,以美元計價的市場麵臨的壓力尤其嚴重。9月17日,LIBOR從前一周末的2.15%飆升至5.03%。
為了在歐洲金融市場開市之前提升市場信心,美聯儲在美國東部時間9月18日淩晨3點宣布,與加拿大央行、英格蘭央行、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以及瑞士央行簽署的臨時貨幣互換安排(temporary-reciprocal-currency-arrangements)的額度將增加1800億美元,以便這些央行可以向各自國家的商業銀行提供短期資金支持,改善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狀況。聲明發表後,金融市場初步反應良好,隔夜LIBOR下降了1.19個百分點至3.84%,但3月期的美國國債利率與LIBOR之間的息差縮小幅度很小,仍然維持在300個基點左右。
9月24日,為進一步緩解全球美元短期資金緊張的局麵,美聯儲宣布擴展臨時貨幣互換安排,分別向澳大利亞、丹麥、挪威及瑞典央行提供100億、100億、50億和50億美元的流動資金。在協同發表的聲明中,挪威和丹麥央行認為貨幣互換安排可增加其貨幣市場的流動性;瑞典央行表示貨幣互換協議是該行預防性措施的一部分;澳大利亞央行則強調貨幣互換安排可減輕已影響到全球(包括亞太地區)市場參與者的美元流動性不足壓力。
由於歐洲貨幣市場利率維持高位水平,為緩解季度末對美元需求的壓力,9月26日,根據與美聯儲達成的貨幣互換協議,歐央行、英格蘭銀行以及瑞士央行宣布引入一周到期的流動性操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歐央行首次實施的一周期的美元流動性拍賣的額度為350億美元,前一周推出的一天到期(隔夜)美元流動性拍賣的操作額度相應地減少了100億美元。本次拍賣共收到52份投標,金額達825億美元。同時,美聯儲再次增加與歐央行和瑞士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安排。
至此,美聯儲與其他央行的臨時貨幣互換安排額度總計達2900億美元,分別為歐央行(1200億美元)、日本銀行(600億美元)、英格蘭銀行(400億美元)、瑞士國民銀行(300億美元)、加拿大銀行(100億美元)、澳大利亞儲備銀行(100億美元)、瑞典銀行(100億美元)、丹麥國民銀行(50億美元)和挪威銀行(50億美元),有效期至2009年1月30日。在這些臨時貨幣互換安排下,各央行大量向市場注入美元和本幣流動性。
另外一些經濟體央行也分別向金融係統注入流動性(Greg-Quinn,“Central-Banks-From-Ottawa-to-Brasilia-Injecting-Cash”,Bloomberg,Oct.3.2008.),以抑製美國金融危機向其所在國擴散。智利央行9月30日通過貨幣掉期向銀行係統注入5億美元的流動性。香港金管局從10月2日到2009年3月底為止,采取五項臨時措施為銀行提供流動資金支持(第一,個別持牌銀行通過貼現窗取得流動資金所適用的合資格證券範圍,將會擴大至包括信貸質量為金管局所認可的美元資產;第二,如持牌銀行提出要求,通過貼現窗所提供的流動資金支持的借款期限會按個別持牌銀行的情況由隔夜延長至3個月;第三,持牌銀行以外彙基金票據及債券作為抵押品按金管局基本利率通過貼現窗借取流動資金的50%限額提高至100%;第四,金管局會因應個別持牌銀行的要求及在其認為有需要時,與持牌銀行進行不同期限的外彙掉期交易(美元與港元);第五,金管局會因應個別持牌銀行的要求及在其認為有需要時,在個別持牌銀行提供信貸質量為金管局所認可的抵押品的情況下,向該持牌銀行提供最長達1個月的貸款。)。10月2日,秘魯貨幣兌美元首次低於3∶1的水平,促使秘魯央行向秘魯外彙市場注入創紀錄的4.4億美元,以阻止秘魯貨幣的進一步下跌。巴西央行10月2日晚上調低了存款準備金率,從而向銀行係統釋放出235億雷亞爾(折合117億美元)的流動性。加拿大央行10月3日發表聲明說,它將把注入金融體係的流動性從80億加元提高到200億加元(折合185億美元),以緩解金融市場的緊張局麵。新加坡金管局宣布以減緩新元升值速度的方式放寬貨幣政策,限製金融危機加深對經濟帶來的影響。
10月8日全球聯合降息的當天,歐央行又宣布了兩項新的流動性操作政策:一是隔日起將向歐元區商業銀行提供為期一周的無限額貸款,利率固定為3.75%的基準利率;二是將邊際貸款便利(marginal-lending-facility)與存款便利(deposit-facility)之間的利差從200個基點收緊至100個基點。從10月9日開始,邊際貸款便利的利率(懲罰性利率)將從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之上100基點減至50基點,為4.25%;而存款便利的利率(金融機構存在歐央行的利率)將從主要再融資操作利率之下100基點升至50基點,為3.25%。保證商業銀行以最低競標利率無限製地從歐央行獲得融資,同時利率區間收窄可降低商業銀行超額融入短期資金的成本,幫助銀行間貨幣市場重新回複正常融資活動。這兩項措施至少執行至2009年1月20日。
10月9日,歐央行表示,將以3.75%的固定利率向歐元區內金融機構提供無數額限製的資金。此外還將利率走廊上下限差由200個基點下調為100個基點,即把向商業銀行提供抵押貸款的融資利率下調為4.25%,而將商業銀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上調為3.25%。歐央行行長特裏謝在接受采訪時說:“固定利率、不限數量、全額分配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歐央行理事Bini·Smaghi則表示,該政策的目標是“讓銀行清楚地知道,在未來的幾個月裏,隻要它們有抵押,就可以在確定的利率上,不限量地向我們再融資,這將有助於重新啟動貨幣市場。”市場人士認為,歐央行對向商業銀行出借的資金總額不再設限,表明歐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機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降息舉措更有效,將大大緩解銀行的融資壓力,渡過年底的財務難關。該政策還有助於增強銀行間的相互信任,減輕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