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群雄聚昆侖爭帝藥 061(2 / 2)

【龜】龜能通靈,故古時多用於占卜。名龜者,一曰‘北鬥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風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州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雲雲者,此某之龜也。

【麒麟】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被稱為百獸之王。

【四凶獸】

【混沌】《山海經—西山經》載:“又西三百五十裏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穀。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麵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帝江即混沌,混沌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史記—五帝本紀》載: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

【檮杌】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據《史記—五帝本紀》:相傳是北方天帝顓頊的兒子,它還有名字叫做傲狠,不可教訓,不知話言。此三族(三凶)世憂之。

【窮奇】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發,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史記—五帝本紀》載:少關氏有不肖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饕餮】傳說中的一種貪殘的怪物。古代鍾鼎彝器上多刻其頭部形狀以為裝飾。《呂氏春秋?先識》:“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穀,強者奪老弱者,畏羣而擊單,名曰饕餮。”宋邵博《聞見後錄》卷二六:“紹聖初,先人官長安府,於西城漢高祖廟前賣湯餅民家,得一白玉奩,高尺餘,遍刻雲氣龍鳳,蓋為海中神山,足為饕餮,實三代寶器。”《史記—五帝本紀》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貿於貨賄天,天下惡之,比之三凶。

後把『‘檮杌’、‘窮奇’、‘混沌’、‘饕餮’』並稱為四凶。

【應龍】《山海經》載,古代傳說中善興雲作雨的神。古代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以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辭源》說“應龍”是有翅膀的千年龍,五百年的被稱為角龍。龍是不凡之物,壽命奇長,應龍更是龍中之貴(當然,也有人認為應龍可指遠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國——應龍氏和應國)。詩人屈原在《天問》中,對應龍如何幫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麵上劃出一條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

【螭龍】關於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龍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雲:“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這種龍的特點是無鱗有鰭。

【蛟龍】《韻會》蛟,龍屬。無角曰蛟。蛟虯(蛟與虯。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角的小龍。亦泛指水族);蛟螭(蛟龍。螭:傳說為蛟龍之屬的一種動物);蛟兕(蛟龍與兕)古書說是無角龍。

【虯龍】qiúlóng古代傳說中的有角無須的小龍。屈原《天問》:“虯龍負熊”。宋《瑞應圖》:“龍馬神馬,河水之精也,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修垂毛,鳴聲九音。有明王則見。”虯龍則是傳說中的瑞獸,“神馬”,“馬八尺以上為龍”,“兩角者虯”。

【燭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又名燭陰,也寫作逴龍。人麵龍身,口中銜燭,在西北無日之處照明於幽陰。傳說他威力極大,睜眼時普天光明,即是白天;閉眼時天昏地暗,即是黑夜。今文化史家認為,燭龍為北方龍圖騰族的神話,其本來麵目應是由男性殖器生蛻變而來。其產生晚於女陰崇拜時代。龔維英《原始崇拜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