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撰碑賜諡(2 / 2)

染武帝崇奉佛教,則為之開導其機。修德勤業,戚戚儲君,或可旦夕疾病之至。寫經造寺,堂堂天子何必矜人天小果之為聖。帝問而廓然,無朕以對。不識?而潛回江北以居。麵壁少林,誰識比丘為活佛。無言默坐,安知長老即真如。曠達神光,積雪垂腰,立誌法嗣,神刀斷臂而動慈悲。傳法印以證內心,授袈裟以除後議。也曾為龍虎說法,也曾為嵩嶽談微。振玄風而遭物論,斥而起人非。禪雋有僧中鸞鳳,流林為三藏律師。局褊示人不廣,五毒而靈性先知。一一曰自言時至,會集三子各陳所得,何如總?持得道之肉道,副之皮道,育僅得骨。慧可深入髓脂,自人手兢兢修證。

達師指慧逃走

次日,武王祭畢。達摩在雲頭呼慧可曰:“佛性好悟耶,佛祖欲傳燈耶,法器指破耶。”慧可見達師顯,願求指示。達傳與慧可,又說偈曰:

師壽於百歲,八十而造非。為近至莫故,重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見諸美等,未嚐生珍敬。

又偈:

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靜。聰明醒慢故,而獲至於此。

又詩:

得王不敬者,當感果如是。自今不疏怠,不久成奇智。諸聖悉得心,如來亦複爾。

又詩:

定慧為宗立戶門,願將奧義欣知?。如來定慧非同汝,員?難容世道?。

又詩:

定慧如何一二拘,勝師傳授頂盤珠。定無定處慧非慧,一二拘?是背師。

又詩:

值數而違刺,當名不副名。金繩開覺悟,革舊自歸誠。

又詩:

宗名實相意如何?幸為條陳發我愚。隻恐相空無實相,多因幻妄墮迷途。

相名無相何能定,不定難言相有真。變故循環非在在,有無流轉卻津津。

又:

容相何能變,有中怎說無。婆羅能是解,逃墨必歸儒。

又:

勝多沉溺小旁門,分立諸宗大亂真。身且不知牛跡陷,何為喧鬧亂紛紛。

又:

旁門立六宗,狂奴傲主翁。建議驅除策,縱容漸次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