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遊戲訓練法。遊戲訓練法是現代企業培訓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是寓教於樂的有效方式。運用遊戲訓練法時應注意:遊戲的設計與選擇應符合訓練目標要求,達到訓練目的;培訓師要做好遊戲組織者、協助者、旁觀者角色,能洞察受訓者行為心理;遊戲結束時要引導受訓者分享交流體驗、感受、思想,得出經驗或結論。遊戲訓練法常用來改變員工已有的認知方式,改良群體的人際關係,改善員工的心誌模式。
(3)拓展訓練法。拓展訓練法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它利用特定的自然環境,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在解決問題和應對挑戰的活動過程中,人的勇氣與自信、理解與溝通、進取與互助得到增進。拓展訓練常用來激發員工的潛能,培養團隊精神,培養員工默契,促進溝通。
(4)頭腦風暴法。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通過會議的形式,讓所有參加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自由交換想法或點子,並以此激勵與會者的創意及靈感,以產生更多創意的方法。此方法重在集體參與,增加學員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個人的自我表現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使學員在集體活動中變得更為積極活躍;在集體參與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新的思想產生。
(5)角色模擬法。角色模擬法就是聯係職業崗位中的現實問題創設一定的情境或仿真情境,讓受訓者模擬扮演情境中的角色,通過自己的角色活動獲得心理體驗,並分享體驗、分析角色行為,糾正錯誤,以形成特定的心理品質與行為習慣。角色模擬法有利於培養員工的換位思考能力,打破部門之間的隔閡和誤會,促進員工之間的共情與交流,也有助於培養員工的全局觀念。
(6)心理劇技術。心理劇是由Jacob L。Moreno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它是在團隊領導者的引領、支持和幫助下,通過團隊成員的創造性的參與表演,使團隊成員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使情緒得以表現、釋放,並且提升自己的洞察力,獲得對問題和自身的更深的理解,進而發展出健康的、積極的、富有建設性的新的行為。心理劇也可以用來優化員工的個性,在心理劇表演過程中通過這些“個案”,員工能普遍覺察到自己身上“看不見”的,但又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的負麵人格特質,從而起到修複心理創傷、提升心靈品質的效果。
3.心理培訓的內容
心理培訓的內容通常包括職業心理健康、壓力管理、挫折應對、情緒管理、職業倦怠、工作與生活平衡、溝通管理、職業發展、家庭關係、保密性宣講、EAP的使用流程和方法、經典案例、家庭成員的使用幫助等。這些培訓內容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麵。
(1)心態與命運培訓。心態與命運培訓課程的意義是:以態度決定行為導向,通過大量的經典案例和現場互動,教會員工要從心態出發,改變自己對工作的態度,並引導員工以更加積極的心態走向工作崗位。可以說,心態培訓是企業職業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培訓,是企業員工的培訓之本。
員工心態與命運培訓課程的收益是:通過建立輕鬆、愉快、溝通性強的學習氛圍,引導員工關注自我、價值、工作,樹立正確的整體觀念,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提高企業全員整體素質,降低員工流失率,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績效。
(2)壓力管理培訓。壓力管理培訓課程的意義是:在高速運作的現代社會,員工們為了達到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目標,往往扮演著各種社會角色,強製壓抑自我,其中對情緒的壓抑最為嚴重。心理學一般認為,當人們用意誌力壓抑情緒,表現出的正常行為雖然可以減輕焦慮,但這隻能緩解表麵的緊張,無法消除內心的情緒紛擾。長此以往,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使人們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造成更大的身心危害。隻有讓困境中的心理重壓得以宣泄,才能消除心理上的陰霾。
壓力管理培訓課程的收益是:通過培訓,將使員工知道自己的壓力來源,尋找到對自身有效的壓力管理方式和放鬆方法,找到壯大自己身心的力量,學著去培養良好的精力、平衡生活、和諧身心,學會簡單的心理危機處理方法。
4.心理培訓的效果評價
心理培訓的效果評價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著眼於培訓效果評價;二是作為對受訓者的實效性的評價,即心理培訓是否有助於提高受訓者的心理素質。就第一層評價來說,培訓效果的評價是整個實訓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培訓效果評價應體現發展性、全麵性、多樣性和多元化。所謂發展性,是指評價不僅要關注員工的現實表現,更要重視員工的發展水平,重視每個員工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所謂全麵性,是指評價既要體現共性,更要關心員工的個性,更多關注員工在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重視員工在各個方麵的發展;所謂多樣性,是指評價方法上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結果性評價,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有機結合;所謂多元化,是指評價的主體既有培訓師,又有受訓員工,有培訓師評價、員工自評與互評、員工與培訓師互動評價。
在心理培訓的實際操作中,則可以從這樣幾方麵來進行評價:①培訓師對員工的訓練成績評定:心理培訓過程的參與投入程度;各項操練的團隊成績和個人成績;個人作業的質量;個人的進步程度;訓練紀律的遵守情況等。②訓練後員工對自己的評定、體會、總結。③員工對培訓的評定:整體印象;授課評價;訓練設施;教材講義;訓練內容;互動交流;最好與最差項目等。
企業心理培訓是否有助於提高受訓者的心理素質的評價,應該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並且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可從以下標準進行評定:目標的合理性,如是否符合心理培訓的總目標,是否符合訓練對象的心理發展水平、規律和特征,訓練目標的範圍是否適當等;主題的適宜性,如適人、適時、適地、適勢等;主體的參與性,如活動參與性、受訓者的內心體驗等;策略的有效性。終結性評價可從評價受訓者的職業心理素質提高與行為變化兩個方麵進行。心理素質發展,主要采用受訓者心理素質測量係統進行測驗和評價;行為變化可以從受訓者參與心理素質培訓後行為的變化進行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