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看來,不論物質現象還是精神現象,不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不論內部還是外部,不論宏觀還是微觀,不論近處還是遠處,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世界上沒有常存不變之物,無物不變、無時不變、無處不變,變化普遍存在於一切時間和空間中。
對於當今企業來講,市場需求在變化、競爭對手在變化、經濟環境在變化、宏觀政策在變化、世界格局在變化。麵對這紛繁複雜的變量,就要求我們的企業EAP管理能夠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以變應變、以變製變,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放鬆,並且培養員工樂觀寬廣的胸懷。無常正是常態,無論當下正在發生著什麼,從恒久的角度看都將過去,都將發生改變。所以,冷靜、理智、內觀、自省是當代員工應具備的素質,結合對“無常”的領悟,必將培養成為堅定、智慧的人。
圓融無礙
圓融,謂圓滿融通,無所障礙。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場,圓滿無缺而又為完整一體,且能交互融攝,毫無矛盾、衝突。
佛教的圓融觀認為,萬法容於一心,“一切法由心想生”,故萬法相容無礙。一與多、總與別、成與壞相依賴而存在,故二者之間相互容含,一體無別。雖然二者所建立的基礎是不同的,但是佛教的圓融無礙觀作為一種觀點、一種方法、一種境界,不僅體現了辯證的思辨智慧,而且體現了對待諸矛盾大而容之、圓而通之的精神。
佛教的圓融精神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麵:
(1)萬有為一整體,皆由同一的終極實在緣起或現起,同生共體,互不相離
如果將一個企業視為一個整體,企業EAP應培養員工的全局觀,每一位員工都是企業的一分子,同生共榮、一損俱損。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就需要對自己所在崗位最深的認同和熱愛,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就是對企業最大的貢獻。企業也應對員工關心備至、視如己出,更應具備深切的人性關懷,這樣才能夠像奔騰的江河,每一個浪花都有活力、有動力的向著大海流動。
(2)萬有體性雖一,而不妨千差萬別;雖然千差萬別,而互相融通無礙
這層含義是強調組織中的統一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在一個組織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承擔著不同的工作任務,有不同性格的員工,有不同年齡、國別人員的思想。所以,要充分認識到個體的差異,並且尊重、允許差異的存在,這差異能夠帶來新鮮的思想、動力,能夠將個人與組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溝通、高效的管理,使得各具特色的員工在發揮自己優勢的同時,又共同為組織的願景服務。
企業的EAP管理若能掌握圓融的智慧,指導員工領悟“心淨則佛土淨”的道理,能夠使員工處理好自我的內心與企業、社會的關係,則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生態良好的公司環境並非難事。同時,企業EAP應打造一個給員工揮灑個性的平台,讓他們把自我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第五章 EAP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