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明清時期村莊布局(1 / 1)

辛莊村在明清時期是西連陽曲、太原,北接忻州、五台,南通壽陽,東達盂縣城。由於處在交通要衝,道路又是穿村(東西向)而過,為便利交通又安全和諧,用土築牆圍村,四麵建洞門把關。現存當時的殘垣斷壁,“牆西”、“牆東坡彎”“牆後頭”、“牆外頭”、“牆頭上”等地名和洞門根基為佐證。

當時,村中有青石砌镟的六座洞門(東洞門、西洞門、南洞門、北洞門、中洞門、小洞門),晝夜有專人看護,值更守門人忠於職守,村民居安業樂,辛勤勞作,屬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築格局。從布局看(見上頁圖),村中主道為東西向叫“街”,分為“前街”、“後街”、“中街”。南北向的路叫“巷”,分為“南巷”、“北巷”、“財神廟巷”等。街道橫平豎直、四通八達、四門把關的“堡子”的特征明顯。

其時,村中共有戲台六座:大廟戲台、三官閣戲台、財神廟戲台、觀音廟戲台、真武廟戲台和白龍廟戲台,現保存有清代建築的大廟、觀音廟戲台兩座。

大廟戲台。位於現村北,坐落於原大覺寺內,坐南朝北,麵對原大覺寺正殿。四明柱、麵闊三間、進深七檁、後帶廊、布灰瓦、歇山卷棚頂,雕梁畫棟。

觀音廟戲台。坐落於現閻艾清住宅東20米處,坐北朝南,麵對原觀音廟正殿。四明柱、麵闊三間、進深七檁、後帶廊、布灰瓦、歇山卷棚頂,雕梁畫棟。

十四座廟:三官閣、真武閣、大廟、大王廟、老爺廟、五道廟、財神廟、觀音廟、真武廟與奶奶廟、魁星閣、白龍廟、小廟、廟灘;

十七家店鋪:仁義店、駱駝店、魁龍店、常順店、田和德店、董辰厚店等。月有廟會、季做集市,商賈往來頻繁,驛客遊人絡繹不絕,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