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林鍇戲用“遙對格”
書畫界一代宗師潘天壽對舊體詩有很深的造詣,新中國成立前曾在藝術專科學校任教,除了教國畫外,還擔任詩學課程教師。一次,要學生們練習作對子,這是詩詞學的基本功。潘天壽出題為“野花、紅杏、碧桃花、七香車”,要求分別對下句。
一個叫林鍇的學生一時惡作劇,全給對上了藥名。潘天壽見到這位學生的答案是:野花——甘草,紅杏——烏梅,碧桃花——紅藥水,七香車——五味子。
潘先生有涵養,並未惱火。第二次上課時,隻是不點名說,有人離開美的原則學詩,不可取。
此後林鍇注重實學,孜孜不倦。數十年後潘先生的這位學生已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專業畫家,並為中華詩詞學會、中國韻文學會會員。當年作對子雖係戲筆,但如若將潘先生所出的詞語作為謎麵,標注“遙對格,打藥名”,林鍇之對句為謎底,卻也是名副其實的燈謎哩!
二十二、章品“應景謎”搞笑
1987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結束後,劇組在國務院第二招待所會餐,有人提議謎家章品先生(時任《中國謎報》編輯,謎報一度停刊,複刊後易名《中華謎報》,出任總編)即興出謎,於是有了下麵兩則應景搞笑謎。
第一則:薑昆比蘇紅更受歡迎(猜七字俗語一句),並宣布“誰猜中了獎毛料西裝一套”。
第二則:本餐廳代賣食品袋(猜六字俗語一句),“猜中者獎‘大團結’——10元人民幣一張”。
話音一落,大家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都爭著搶著來猜射。結果歌唱演員蘇紅猜中了頭一條,謎底是“說的比唱的好聽”。製片主任於誌超猜中了第二條,謎底是“吃不了兜著走”。他倆高興地跑到台前來領獎。隻見章品將身上穿的毛料西裝脫下來對蘇紅說:“您猜中了,獎給您毛料西裝一套。這個‘套’字,原來是量詞,現在變成動詞了,‘套’者‘穿’也。那就請您穿一下吧,若‘套’兩下我就虧了!”逗得全場哄堂大笑。蘇紅一邊往身上套,一邊笑得喘不過氣來。
於誌超來領獎時,章品掏出一張10元人民幣說:“獎您‘大團結’一張。‘張’者‘看’也,那麼就請您看一下吧!”笑聲立即隨著掌聲響起來。於誌超說:“你們這些文人真能咬文嚼字愚弄人。”章品說:“這叫謎中謎,古已有之,非我所創。”接著他講到以前就有“獎禮帽一頂”,拿禮帽請猜中者戴(頂)一下;“獎香煙五聽”,拿香煙讓猜中者用耳聽五下。眾人聽罷,頓覺謎趣大增,又是一陣笑聲。
二十三、牛群為謎家配謎麵
牛群多才多藝,以說相聲起家,涉足於攝影、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行行有成就。他還是一位燈謎愛好者,自己特意訂了謎報,閑暇時以此為樂。
燈謎作為一個節目,首次在中央電視台登台是1987年春節期間直播中華杯謎賽。二度花開是1989年春晚上的燈謎擂台賽。這次謎賽彩排時,牛群、笑林等笑星和參賽的燈謎高手在候播大廳不期而遇,看到謎家們能在十秒鍾之內猜出千奇百怪的謎底,由難以置信的好奇目光轉為敬佩的眼神。
沈陽謎家東有禮(中華杯電視猜謎競賽優秀猜謎手,全國雙星杯燈謎邀請賽優秀謎手,沈陽市燈謎學會理事,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遼寧省分會會員)為舞蹈演員“冷英”配得謎麵“盛開的雪蓮”,中華杯狀元葛誌全(中華杯電視猜謎競賽第一名,中華最佳猜謎手,寧波市職工燈謎協會副會長)為歌星“林芳”配得謎麵“千樹萬樹梨花開”,贏得在場者一陣掌聲。
牛群見此謎興大發,也一試身手。謎家們出了10條謎他竟然在較短時間內射中8條,可謂笑星中的射虎高手。他說,自己給自己配製個謎麵“醜八怪”,把在場者給逗樂了。他還當場為東有禮配製謎麵“待客熱情”,意義積極,扣合嚴謹,贏得謎家的好評。他為謎家簽名留念,以“謎友”自稱,看來他們確已成為知音了。
1997年6月14日在北京老舍茶館“盛喜”謎賽發獎會上,我與專程來京的東有禮先生再次晤麵。他對牛群的“謎道”很欣賞,往事記憶猶新。
二十四、蘇壽真作《猜謎樂》
蘇壽真先生是位在全國很有影響的謎家,曾任北京市職工燈謎協會秘書長、北京市群眾文化學會謎友聯誼會(簡稱北京謎友聯誼會)會長,1987年中央電視台等單位主辦“中華杯電視猜謎競賽”評委之一,1995及1996年兩屆北京“九龍”全國燈謎大賽評委之一,與人合作編著《猜謎十日通》。20世紀90年代末逝世。
1995年春,我到蘇先生家商討舉辦第一屆北京“九龍”全國燈謎大賽事宜。謎題初步擬定之後,小酌中我向蘇老請教對“謎”的見解。他說,燈謎本身就是謎。其之樂趣,有時令人飄飄然,猶如“上青天”;其之困惑,有時令人懵懵然,蒙在鼓裏。猜謎是一門學問,然而,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謎,沒有確定的謎底。這並不奇怪,因為人生也是一個謎,很難猜出謎底。言罷,他拿出一個硬皮本,在多篇隨筆中有一段1993年12月7日寫的《猜謎樂》,平鋪直敘中蘊含哲理。我看後遂錄之——
猜謎樂,樂於上青天。人生的一輩子就是在謎中度過。舊的謎揭破了,新的謎又產生。人的一生活著為什麼?是個謎——因為你生下來到人間就不明白:人為什麼要生,你怎樣去死?到死也沒明白。既然你不明白為何而生為何而死,當然你永遠在謎中。當你弄懂了這個道理,破了謎,你的生活也就有了樂趣。我的一生就在於破謎,故猜謎樂也。
二十五、李萬超與《謎賦》
謎友李萬超君在北京謎壇很有聲望,神思的馳騁,奇妙的構想,使他在全國猜謎賽中多有成就,在創作中頗有建樹:1987年獲重慶“建設之春”燈謎競賽特等獎,1988年獲“安陽風物與人才燈謎大獎賽”二等獎、1989年獲陝西《星期天》(周報)燈謎大賽三等獎,1990年在首屆中國國際燈謎大賽中獲“中國燈謎百強”稱號,1991年獲長春“未來杯”全國燈謎競賽一等獎,1992年獲《全國勞動保護》雜誌舉辦全國安全生產燈謎有獎競賽優勝獎,1993年獲福建石獅“夏威夷杯”燈謎大賽一等獎……
我與李君初識於1990年2月10日(元宵節)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燈謎會上,那晚他是主持人之一。因為我猜謎射中較多,引起他的注意,遂與我小談,相互留下印象。其後在幾次謎會上多有來往,我亦曾到他的工作單位中國旅遊報社向他請教謎藝。李君健談,每每聊到印象中的佳謎,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燈謎這個鏈條將我們的關係日漸拉近。
李君“豪爽的稟性,幽默的談吐,頗為深厚之文學修養,樂於助人之俠義精神,均為謎友們樂道常言。”(香港謎家劉雁雲語)
李君不幸因患肝癌,於1993年10月病逝,終年四十有四。天不假年,英才早逝,回眸往事,令我傷神。援筆錄李君撰寫《謎賦》,拙添注釋,以作紀念。
燈謎之道,其源遠矣。大鳥止庭,旨在譎諫;麥麴河魚,意在隱言。秦客托詞而言廋,衛儒夢灶以傳情。鄒忌鼓琴,曲中隱意;無鹽進身,巧訴衷腸。荀卿作賦,假詠蠶而言誌;劉勰雕龍,始定義而稱謎。曹娥碑刻,德祖勝操三十裏;漢書藝文,孟堅記隱十八篇。自從而後,謎漸成焉。學士舉子,竟射虎以稱高雅;騷人墨客,爭探驪而著風流。王荊公製字謎以得自娛,蘇小妹作隱語竟難新郎。鏡花緣中,盡窺射虎之奧秘;紅樓夢裏,深諳商燈之門庭。傳至近世,謎風愈熾,南燈璀璨,北虎斑斕。團社林立,薈儒雅於堂室;冊集頻刊,記風流於永年。
餘始商燈,實屬偶然。初諳風采,竟入謎途。力非卞莊,心存縛虎之誌;技遜養叔,竟得穿楊之功。冬不畏寒,窮盡書林尋覓隱路;夏無怯暑,苦索謎海探看虎蹤。求之不得,輾轉反側;一謎既得,樂不可支。百思不解,抓耳撓腮——人謂之愚也;無的放矢,南轅北轍——人謂之癡也;偶然中鵠,手舞足蹈——人謂之癲也;佳謎揭曉,拍案叫絕——人謂之魔也。深夜窗前,燃盡香煙知多少;佳節燈下,駐足瑞雪至幾時?迷津欲渡,山重水複疑無路;靈犀乍通,虎嘯龍吟俱有情。籲!謎人之樂,豈他人能解哉!
釋義:
①大鳥止庭:戰國時齊國學者淳於髡(kūn),贅婿出身,以博學著稱,曾以“大鳥止庭”隱語勸勉齊威王奮發圖強。事見《史記·滑稽列傳》:齊威王在位時曾無節製地尋求歡樂,常常陶醉在通宵達旦飲酒之中,卻把國家大事交給卿、大夫們去辦理。如此一來,上上下下的官吏荒廢了政事,諸侯各國都乘機大肆入侵,齊國將要滅亡,危在旦夕。懾於王威,身邊的官員們沒人敢去勸阻威王,淳於髡隻好用隱語來勸諫,他對齊威王說:“我們國家裏有一隻大鳥,它棲息在您的宮廷裏,三年來不飛翔,也不鳴叫。大王,您知道這是什麼緣故嗎?”齊威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就召集全國二十七縣的縣官來京,獎賞了成績斐然的一個官員,誅殺了貪贓枉法的一個官員,整頓軍威,出兵攻打入侵之敵。各國諸侯害怕極了,都紛紛把過去侵占的土地還給了齊國。
②麥麴河魚:春秋時楚莊王攻打蕭國,楚國大夫申叔展曾以隱語“麥麴”、“山鞠窮”、“河魚腹疾”暗示蕭國大夫還(xuán)無社躲避戰禍。事見《左傳·宣公十二年》:申叔展對還無社說:“你有麥麴(以麥子製作的藥酒,可以禦寒)嗎?”還無社說:“沒有。”“有山鞠窮(即山川芎,禦寒之藥)嗎?”“沒有。”“河魚腹疾(河中之魚久在水中則生腹疾,此處指風濕病,暗示還無社應逃到低下之處)怎麼辦?”還無社說:“目於眢(yuān)井而拯之(注意看枯井就可以拯救我)。”申叔展說:“你在井上放一條繩子,有向井裏哭的人就是我。”第二天蕭國崩潰。申叔展看到井上有草繩子,就放聲大哭,把還無社救出枯井。
③秦客托詞:春秋時,秦國使者到晉國,在朝中講隱語,被範文子揭破三條。事見《國語·晉語五》:範文子從朝中回來很晚,他父親武子(晉國正卿)問道:“為什麼這麼晚?”他回答:“有個秦國來的客人,在朝中講廋辭(隱語),大夫中沒有一個人揭破。我猜出其中三條,當場對大家講了出來,所以回來晚了。”武子發怒說:“大夫們並非不能揭破,而是對父輩兄長的謙讓。你是個孩子,在朝中三次搶先於他人,如果不是大家看在我的麵子上,你早就遭殃了!”武子用杖打兒子,把他玄冠上的簪子都打斷了。
④衛儒夢灶:春秋時,衛靈公所寵的一個侏儒以隱語解釋夢見“灶”來反對靈公任用宦者雍鉏(zǔ)、佞臣彌子暇等人。事見《韓非子·內諸說上》:衛靈公在位時,雍鉏、彌子暇得寵,在國內專權。有一個侏儒求見靈公,拜見的時候說:“我昨天做的一個夢已經應驗。”靈公好奇地問:“是怎樣的一個夢?”侏儒說:“我夢見一口灶台,它預示我能見君王。現在我不是見到您了嗎?這說明我的夢應驗了。”靈公聽後很生氣,忿忿地說:“人們都把國君比作太陽,你卻把夢見灶台與求見我聯係在一起,真是豈有此理!”侏儒說:“請君王息怒。我這樣講是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太陽的光芒普照天下,地上沒有哪一件東西能遮擋其光輝。君王的功德蔭庇全國,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取代之。然而灶台卻不一樣。如果有一個人坐在灶前烤火,就能把灶口完全遮住,他身後的人哪裏還能看到灶膛裏的光亮呢?現在或許有一個在君王麵前烤火的人,既然如此,我見您之前沒有夢見太陽而是夢見了灶台,難道有什麼不對嗎?”衛靈公說:“是這樣。”於是撤掉雍鉏的官職,斥退了彌子暇。
⑤鄒忌鼓琴:戰國時,鄒忌鼓琴諫齊王。事見《戰國策·齊策》:鄒忌拜見齊威王。王問:“你會幹什麼呀?”“聽說主君愛聽彈琴,我特來拜見,為您撫琴一曲。”“寡人倒要聽你彈一彈。”鄒忌坐在琴前,把兩隻手放在琴弦上,半天不動彈。齊王問:“你不彈琴,這是幹什麼啊?”鄒忌說:“我這是學您的樣子呀!”齊王惶惑不解。鄒忌道:“您身居君位,卻不管國家大事,跟我擺著琴不彈有什麼區別?我擺著琴不彈,您很不高興。您擺著齊國這架大琴,即位九年卻不彈它,敵國屢屢進犯也不放在心上,恐怕國人也不會高興吧。”齊威王說:“先生說得對!九年積重難返,我該怎麼做才好呢?”“那還要問這個琴。古時候,伏羲氏做琴,長三尺六寸,好像一年三百六十日。五根琴弦,好比君臣之道。大弦似春風浩蕩,猶如君;小弦如山澗溪水,像似臣;應彈哪根弦就認真地去彈,不應該彈的就不要亂彈。好比國家政令,五弦配合,才能奏出美妙的樂曲。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主君您先拿小人開刀,再選賢任能、興利除弊、不近聲色、整頓軍馬,不就好了嗎?”齊威王大悅,鄒忌因此被封為相國。
⑥無鹽進身:戰國時,齊國無鹽邑有個才女鍾離春,狀貌醜陋,但關心政事。曾進身入朝,以揚目、銜齒、舉手、拊肘這四個動作打啞謎,向齊宣王進諫。列舉齊國外有強敵、內有奸偽、賢匿偽立、宴遊無度四種危險。事見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東周列國誌》曾對無鹽女的動作有所解釋:揚目者,代王視烽火之變;銜齒者,代王懲拒諫之口;舉手者,代王揮讒佞之臣;拊肘者,代王拆遊宴之台。無鹽女鍾離春的四個動作,開後世啞謎之先河。
⑦荀卿作賦,假詠蠶而言誌:戰國時,趙國荀子著有《蠶賦》,已具有形義謎的雛形。
⑧劉勰雕龍,始定義而稱謎:南北朝時,梁朝劉勰著《文心雕龍》在“諧讔”中談到謎的特征說:“纖巧以弄思,淺察以銜辭,文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荀卿《蠶賦》已兆其體。”
⑨曹娥碑刻,德祖勝操三十裏:南北朝時,宋朝劉義慶著《世說新語·穎悟篇》載:東漢文學家蔡邕讀見曹娥碑文後寫下“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由書法家撰寫並鏤刻在碑石背麵。曹操率部見此碑,看到這八個字後問部下誰能解之。主簿楊修(字德祖)說他已解出。曹操讓他不要說出。軍行三十裏後,曹操悟出謎底,與楊修核對謎底皆為“絕妙好辭”——“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女兒之子)也,於字為好;齏臼(搗藥的器具),受辛(受五辛之器)也,於字為辤(辭之異體)。”曹操感歎說:“我的才不及你,乃覺差之三十裏。”
⑩漢書藝文,孟堅記隱十八篇: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據西漢劉向《別錄》“今取其要,以備篇籍”,列有“隱書十八篇”條目,歸之於詩賦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