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遼陽市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案例(2 / 3)

幫扶政策落實 生活充滿希望

劉鳳,2002年由市燃料公司下崗,其丈夫也是失業人員,被認定為零就業家庭。當時下崗失業後,她不知如何麵對今後的生活,孩子上大學需要錢,家庭日常生活也需要錢。為了孩子和家庭她不斷地去尋找工作,然而,因為她年齡偏大,沒有技術特長而到處碰壁,讓她對生活一度失去信心,感到茫然、委屈,不知道何去何從,心裏實在無著落。

社區了解到她的情況後,將她家認定為零就業家庭,決定要對她進行再就業幫助扶持。經過多方努力,最後通過文聖區就業局職業介紹中心介紹,幫助她找到一份保潔工作,使她從困惑、彷徨中走了出來。在新的崗位上,她自立自強,積極進取,兢兢業業地工作,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感受到了實現自身價值的喜悅。

現在,她有了固定的工資收入,緩解了家庭開支緊張的局麵,脫離了困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表示要努力工作,為社會多做貢獻。她更感謝政府的好政策,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他是社區平安使者

褚乃重,太子河區新華街道千佛寺社區居民,從省三建公司下崗失業,一直沒有穩定工作,妻子長期失業。2005年省政府開展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活動,將其認定為零就業家庭。

7月份,褚乃重由社區推薦走上了三保員崗位,實現了他再上崗的心願。上崗後,他從心眼裏感謝政府對他家的幫助,因此他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就業機會。一年多來,他認真做好夜巡工作,及時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轄區內未發生一起治安案件,為社區的平安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他負責的千佛寺社區平房多,流動人口多,社會閑散人員多,不穩定因素多,他每天晚上10點到淩晨4點都在轄區內認真巡邏,他每天都是第一個提前著裝上崗,對每棟樓房、每個胡同都十分熟悉,認真巡查,並經常提示居民要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在巡邏間歇做好記錄。一年多來,他從未因私事請過一天假,從未脫過崗、睡過崗,按照三保公司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為他人做出了榜樣。在禽流感防控期間全天值班,有一人因病請假他主動替別人頂了三個夜班,不叫苦、不叫累、任勞任怨。他主動到駐社區單位設立110報警站,發送宣傳單,居民經常能看到他在社區忙碌的身影,誇他是社區的平安使者。

好政策助他走上創業路

戴全柱,家住燈塔市煙台街道文化社區,原遼陽造紙設備廠職工,2002年下崗失業,其妻子長期失業,被認定為零就業家庭。由於他沒有任何手藝,隻能去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所以得到的報酬也非常少,經常有揭不開鍋的時候,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燈塔市勞動就業部門和街道、社區了解到他的處境後,將其認定為零就業家庭,決定對其進行幫助和扶持。去年勞動就業局吸收他參加家政培訓班。他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不管刮風下雨,每次都準時參加學習,認真做好筆記,有不懂的問題虛心向教師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近一個月的學習中,他牢牢掌握了工作技巧,並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結業證書,並順利通過了技能鑒定。2005年6月,在街道和社區的幫助下,他成立了燈塔市全柱家政禮儀服務中心,不但讓自己的生活有了起色,還吸收了部分失業人員從事家政服務,為他們的就業問題找到了出路。現在,他的服務中心經營狀況良好,市場需求量不斷擴大,他的家庭生活完全脫離了困境,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這下崗失業的人能有今天這樣的好生活。

為城市清潔而努力

高靜,2002年從遼陽市減震器廠下崗,其丈夫也是長期失業人員。

剛失業回家時,她的心情一度不好,看什麼都不順眼,什麼也不想幹,感覺到前途渺茫,不知該怎樣做,同時家中也少一塊收入,本來就拮據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迷惘時,她不斷地去尋找工作,但是屢次碰壁,生活陷入困境。

文聖區就業局和街道、社區了解到她的情況後,將她家認定為零就業家庭,決定要對她進行再就業幫助扶持。經過多方努力,最後通過文聖區就業局職業介紹中心介紹,幫助她在文聖區三保公司找到一份保潔工作。她到社區報了名,沒有幾天經過麵試,她被錄用了,成為一名保潔人員。她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每天都起早貪黑地來開展工作,她的工作業績得到社區和區裏一致好評。

現在,高靜及全家都因為她獲得了一份穩定的收入而感到高興。她表示,要用認真的工作態度來回報社會對她的關心,不辜負社區工作人員對她的期望。

技能培訓圓她就業夢

洪光,女,失業前是遼陽合成纖維廠的一名職工,2003年,她和丈夫都失了業,家裏還有一個孩子正在念初中,生活沒了保障。雖然他們也去市場賣過菜,但每天起早貪黑的勞作隻能維持全家人的溫飽,連孩子的學費都成了問題,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就放棄了賣菜,成了零就業家庭。

就在洪光最困難、走投無路的時候,文聖區就業局給零就業家庭成員送來了好消息,為使零就業家庭中缺乏勞動技能和新成長勞動力這些人員掌握一技之長,早日走上就業之路,專門為他們成立了麵點培訓班,組織他們參加培訓,通過培訓促進其就業。區就業局和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推薦洪光參加了培訓班,學習一技之長。

洪光非常珍惜這一機會,她作為零就業家庭成員免費參加了麵點技術培訓,認真鑽研學習製作麵點的各種實用技術。2006年年初,她經培訓合格後在街道社區幫助下,開了一個小麵食部,經營包子、花卷等麵食。由於質量可靠,講究信譽,洪光的麵食店經營良好,深受歡迎。

培訓幫扶的措施幫助洪光實現了再就業,使她的家庭又有了生活的希望。

愛崗敬業 保潔保安

黃吉慶,家住太子河區新華街道文教社區,文聖醫藥站下崗職工,妻子也是失業人員,被認定為零就業家庭。2003年3月下崗後,他心情非常低落,看什麼都不順眼,什麼也不想幹,感覺到前途渺茫,不知該怎樣做,一個大男人連家都養活不了,覺得自己像個被社會拋棄的人。他多次去尋找新的就業崗位,但都由於年齡偏大,技能單一而失敗,他陷入了苦悶之中。

正在這時,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活動開展起來了。今年1月份社區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調查,發現了他家的困難,將其認定為零就業家庭。

街道了解情況後,及時向區就業局反映了他家的情況並把他安置到三保公司工作。

走上三保員的工作崗位後,他的家庭生活困難得到了緩解,精神振奮,他從心裏感謝政府給他的第二次工作的機會,同時他也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在崗位上,他每天認真負責努力完成社區分配他的工作。文教社區麵積很大,他能做到以身作則,事事做在前,急居民所急,對老百姓的事有求必應,從不叫苦,得到了社區領導及居民的好評。

公益性崗位助他脫困

姬楓,白塔區鐵西街道硝堡社區居民,他和愛人都是市冶建化工廠的下崗職工。1995年下崗後,姬楓在一家私人企業當電工,妻子也給別人打零工,全家生活還算說得過去。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年初,姬楓患上了糖尿病,為了治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由於病情的日益嚴重,工作也不能幹了。妻子為了照顧他,也把工作辭了,女兒正在讀書,全家生活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