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家庭中,唯一具有優良品質的是彼得的大兒子小伊裏亞。他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和階級,走上了革命道路。作者通過他的道路指明,出身剝削階級家庭的人唯一的出路是背叛家庭,參加革命。
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是俄國資產階級興亡的曆史畫卷,高爾基塑造的伊裏亞的典型形象豐富了俄羅斯文學的人物畫廊,填補了空白,這也是他的重大貢獻之一。
《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從1925年到1936年,花了10多年的心血來創作的最後一部長篇史詩。這部規模宏偉的長篇巨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作家一生創作活動的總結,就其思想內容與藝術成就來講,也是20世紀蘇聯文學和世界文學史上所罕見的。可以稱得上是十月革命前40年俄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是最傑出的藝術成就之一。正像盧那察爾斯基說的,《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意義最重大、內容最豐富的作品之一”。這部“卓越的史詩”是“我國社會史上了不起的40年的編年史,這40年把我們一直引到最偉大的世界性革命的深處”。
克裏姆·薩姆金是個非常渺小的個人主義者,他出身於一個民粹派分子的家庭。他的父親喜歡標新立異,想給他取一個獨特的名字,於是就起名叫薩姆金,這是《聖經》上一位英雄的名字,但他看到可憐而孱弱的嬰兒,匆匆地給孩子施了洗禮,最後給孩子起名叫克裏姆,一個普通百姓常用的名字,這使他不負什麼責任。
克裏姆從小長輩就教育他要標新立異。所以克裏姆認為“總得要瞎編些事情出來才成,否則的話,成年人誰也不會注意你”。因此克裏姆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好撒謊,好表現自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薩姆金沒有一定的政治立場,起初他相信民粹派,後來又不得不假裝戴上馬克思主義的麵具。1905年革命前夕俄國日益高漲的革命情緒,薩姆金成了社會民主黨人,他閱讀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同布爾什維克、孟什維克有了交往,還由於朋友的牽連被捕過。他表麵上和革命者在一起,內心卻充滿對革命的敵視。憲兵軍官看了他的筆記建議他去警察局服務,因此他時刻準備出賣革命。薩姆金為了逃避革命,在12月莫斯科武裝起義時逃往外省。1905年革命失敗後,薩姆金徘徊於十字路口。1907年~1917年間,薩姆金走上了反動道路,他的信仰和思想都極端反動。薩姆金說尼古拉一世鎮壓群眾“是自衛,每個人都有權保衛自己”,他說生活把人們嬌慣壞了,確實應該有一種能使所有的人都得服從的暴力。
薩姆金總是標榜他“超階級”、“無黨派”,幻想維護個人的絕對獨立,走中間道路。
他認為俄國不需要革命,隻要改良。他不關心工人運動。但是自從聽說西歐某些國家的社會民主黨在國會中占有了大多數,有人因此當上議長,做了官。這時薩姆金就認為他是生活在能夠產生英雄人物的時代,他也可以在政界顯露頭角。
但是俄國資產階級姍姍來遲,當薩姆金開始想到政權的時候,俄國無產階級已經走上了曆史舞台,他的幻想也就無法實現了。1917年,列寧回到彼得堡。他聽列寧的演講後認為,列寧是他的私敵。在彼得堡廣場,工人發生了自發的示威遊行,薩姆金最後被遊行的群眾踩死。
庫圖佐夫是高爾基塑造的與薩姆金完全對立的革命者形象。庫圖佐夫謙遜地稱自己是革命工匠,他的一生是職業革命家的一生。他是不富裕的鄉村磨坊主人的兒子,當過兩年鄉村小學教員,喀山大學的學生。庫圖佐夫積極參加了革命鬥爭。
庫圖佐夫明確地認識到要用革命手段改變世界,必須建立真正革命者的強大隊伍。他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他把全部精力貢獻給為人民幸福、為推翻資本主義貴族製度、為社會主義勝利而鬥爭的人,他對祖國懷著深厚的愛,他熱愛並尊敬勞動人民,多少年來他們一直在英勇反抗各種形式的壓迫。他愛人民,相信他們的力量。庫圖佐夫是布爾什維克黨地下工作的組織者。無論是在地下工作中,還是在監獄裏,他從來沒有停止過鬥爭。
庫圖佐夫有著豐富的精神世界,待人真摯,他的外貌和舉止大方自然。這是一個和諧而完整的個性,在他身上沒有任何虛偽的東西。他的形象表明,生活的意義在於為革命獻身,為人民服務。
薩姆金的世界觀與庫圖佐夫的世界觀之間的鬥爭構成了史詩的基本主題,作者通過這兩種世界觀的鬥爭,顯示了資本主義日薄西山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不可抗拒的曆史規律。《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使高爾基走上創作高峰。
高爾基是舉世聞名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家,他的作品獨具一格,異彩紛呈,這是因為他出身“底層”,有極為豐富的生活經曆,又同人民群眾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他比同時代的作家更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更能反映人民群眾渴求解放的心情。他不僅作為“底層”的一員,作為被壓迫、被剝削階級的代言人登上文壇,而且由於他的卓越的藝術才能,使俄國無產階級文學走在世界進步文學的前列。
在世界文學史上,高爾基第一個在創作中真實而生動地歌頌了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塑造了光輝的英雄形象,開創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他用他的偉大的藝術作品把自己同俄國和全世界的工人運動緊緊聯係在一起。他的創作在世界文學史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無產階級的時代。
高爾基的意義還在於他用自己的創作,把世界文學的昨天和今天聯結了起來。他的創作一方麵廣泛而深刻地批判了資本主義製度,勾畫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和滅亡的圖景;另一方麵,他又滿懷激情地寫出了新的世界文學的最初篇章。
高爾基把他一生中近50年的歲月獻給了文學這項創造性的事業。他的創作成功地表現了新的俄國、革命的俄國,不僅是地主和農民的俄國,而且是資本家和戰鬥的無產階級的俄國。他不僅能表現俄國的兩次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還能表現揭開人類曆史新紀元的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因此,這位俄國和世界文學巨匠的創作具有全世界曆史的意義。列寧評價他是“無產階級藝術最傑出的代表”,斯大林評價說:“高爾基的名字——這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麵光榮的旗幟。”茨威格稱他為“無產階級的驕傲和歐洲的光榮”。法朗士說他“屬於整個世界”。這些話確切地概括了他的世界意義。
蘇聯優秀的作家費定公正地寫道:“當你想說高爾基的很大天賦、高爾基的才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時,你會看到,這種天賦的每種表現都被一種內在的特殊的亮光所照耀。我們了解高爾基是藝術家,了解高爾基是思想家,了解高爾基是革命家、人道主義者、生活的導師。不管是哪個領域,都能看到他的才幹,到處閃耀著高爾基對人類理性必勝信心的光輝。在我看來,這就是他天才的主要特征——對理性必勝的永不泯滅的信念。他的作品永遠激勵著全世界人民為爭取自由和幸福的明天而英勇鬥爭。”
1936年6月18日,世界文壇一顆巨星隕落了。高爾基在哥爾克逝世。終年68歲。
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當時的俄國逐步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由於高爾基的藝術天才而鮮明地留在他著作的藝術形象中,留在人民的記憶裏。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魯迅
§§第二章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