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麵積最大、物種最豐富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係統,不僅動植物資源豐富,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而且幾乎囊括了中國亞熱帶所有的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俯瞰沙溪特大橋和沙縣縣城,沙縣依沙溪而建,十分錯落有致,無數經典小吃老字號分布在城鎮的大街小巷。左圖泰寧地質公園裏最有趣的景點之一:金湖水上一線天。兩邊的雙峰相互擠軋,湖水上漲浸過山腰,形成深綠色的狹長水巷,隻容一隻小船擦崖而過。
右圖千年古縣尤溪境內的聯合鄉梯田,是全國十個最美麗梯田之一。灌水時節晨昏光影,尤溪梯田讓遊客著迷,更是攝影愛好者紮推的地方。
山脈周圍,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勞動生息,逐步形成了國內外絕無僅有的偏居中國一隅的“古閩族”文化和其後的“閩越族”文化,綿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世界遺產委員會這樣評價武夷山:它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係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跡,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裏不僅是三教名山,更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
自古以來,武夷山脈深處的越嶺隘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軍事要衝。由於山高穀深,民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閩道更比蜀道難”的說法。在過去,重山疊嶂有如一道道鴻溝,橫亙在福建人的夢想與現實之間。20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鷹廈鐵路和峰福鐵路相繼通車。兩條蜿蜒在武夷山深處的鐵路雖然讓閩贛牽手,但動輒十幾個小時的鐵路旅程卻讓人倍感煎熬。如今向莆鐵路早已省卻了早年間鐵路在山嶺深處蜿蜒盤旋翻山越嶺的麻煩。一座14公裏長的武夷山隧道直接打通了閩贛分水嶺,歡笑間便將萬重青山拋卻在了身後。
處處是奇觀,徐霞客也曾來過
出武夷山隧道,向莆鐵路告別江西,進入福建省境內。由於山高穀深地勢險峻,能留給鐵路設站的地方少之又少,因此向莆鐵路進入福建的第一個火車站——建寧縣北站,就設在了武夷山隧道的出口處不遠一塊“巴掌”大的平地上。停靠在這兒的列車,四周盡被雄偉的山巒環繞,讓所有置身其中的遊客都感到振奮和驚奇。從這裏換乘旅遊汽車,可直抵閩江發源地,海拔1858米的福建境內第一高峰——金饒山。金饒山“秀起東南第一巔”,觀雲海、看日出、覽天池,其花崗岩石蛋地貌景觀亦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
離開建寧縣北站,列車重回武夷山的崇山峻嶺。從這裏到下一個車站泰寧之間,幾乎90%的旅程都在大大小小的隧道間度過,仿佛往複無盡的隧道之旅。在僅有的幾座隧道間的大橋上,橋下山穀間安靜地分布著村落與田地,雞犬相聞間仿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再現。坐在車廂中感受幽暗與明亮不時變換,一會兒捕捉山間美景,一會兒在幽暗中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
事實上,鐵路在這裏將穿越著名的泰寧地質公園。200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評審大會上,泰寧被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成為福建繼武夷山之後的第二個世界級旅遊區。2010年,泰寧和崀山等全國六大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區正式以“中國丹霞”的名義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因此,從建寧到泰寧間穿越世界地質公園的路段,向莆鐵路大量選擇隧道穿越,最大限度地降低鐵路對自然景觀的影響和破壞。當然,因此錯過的窗外風景也讓整個旅程稍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