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步臭棋(2 / 2)

客觀的說,這條政令在鎮壓黃巾叛亂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地方上的實力不斷增強一點點縮小了黃巾的生存空間,最後黃巾再也無法威脅朝廷的統治了。

當漢靈帝還在為不受黃巾騷擾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危機已經悄悄形成了。同時掌握地方軍政的州牧所擁有的權利這麼大,他們還用乖乖的聽從朝廷的調遣嗎?如果這些州牧生出不臣之心,那應該派誰去剿滅?

軍閥割據的局勢已成,群雄逐鹿已在醞釀之中。

這是一步臭棋!

~~~

黃巾失敗的原因?

第一,黃巾軍麵對的敵人過於強大。黃巾起義之後,參加鎮壓黃巾軍的不僅隻有數目龐大,訓練有素的東漢官軍,而且還有各地豪強的大小武裝。不客氣的說,黃巾軍麵對的是整個地主階級的瘋狂鎮壓,而自身相對弱小的黃巾軍最終因寡不敵眾,含恨失敗。

第二,由於計劃周密的起義計劃被叛徒唐周的出賣而不得不倉促發動,各地起義軍之間的相互配合出現了極大的障礙。最可惜的是馬元義被殺導致洛陽地區的黃巾起義流產,東漢政權的行政樞紐完好無損,使得東漢政府可以全力鎮壓地方上的黃巾軍。

第三,沒有得到士族階級的支持,受限於農民本身的局限性。整個黃巾軍的組成之中,謀士的存在非常少,而且缺乏有戰略頭腦的軍事領袖,在起義準備的還不充分的情況下,起義後的黃巾軍沒有迅速的集結起來,反而分散孤立在各地,各自為戰,甚至不與其他黃巾勢力聯係,這就給了朝廷方麵各個擊破的機會。

第四,黃巾軍將領自身的變質。在黃巾起義取得剛開始成果之後,一些將領被權利、金錢迷失了雙眼,不去想怎樣才能推翻朝廷反而讓一個個貪圖享樂,導致黃巾軍的有生力量大大減少。

第五,張角的死。以宗教為名發動起義的黃巾軍在其精神領袖張角死後,剩餘的黃巾將領有沒有足夠的威信接替張角的領導地位,黃巾軍陷入群龍無首的尷尬境地。最終被皇甫嵩借機擊潰了黃巾大部的軍隊。

第五,雙方將領差距過大。起義軍首領大多出身貧民沒有接受過係統的教育,自身缺乏軍事指揮才能,張角、張梁、張寶、波才、張曼成、趙弘、韓忠等人,隻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圍堅城,不知道主動進攻擴大戰果,始終處在被動挨打的位置,直到最後被一一消滅。而反觀東漢派來鎮壓黃巾的將領,如皇甫嵩、朱懏、曹操等人,都是一些能征善戰的一級戰將,他們的統率能力,軍事指揮能力,戰術計謀的運用程度,都遠遠高於黃巾方麵的將領。因而在於黃巾軍的戰鬥之中,往往能絕地逆襲,以少勝多,最終導致黃巾起義的失敗。

~~~

最後獻上改自張角的偈語:

蒼天未死,黃天不立。歲在甲子,三國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