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我們做一個設想吧:
你是一家企業的客戶,而不是一名員工,你希望這個企業怎樣做才能滿足你的需求呢?如果這個企業提供的服務讓你感受到溫馨和快樂,你不曾想到的它卻做到了,你會不會成為這家企業的忠實客戶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那麼,就按照這個標準去對待你的客戶,滿足客戶說不出來的需求,一定會贏得不少的“回頭客”。就像下麵的這家新加坡酒店。
一天,一個香港商人風塵仆仆地走出機場,下榻一家新加坡酒店,這家酒店他三年前住過,感覺服務還不錯,於是又選了它作為住處。
當他亮出戶照登記時,服務台小姐禮貌地問他:“請問先生還住原來的626號房間嗎?”商人心裏一驚,隨之又很高興,626號房間是他三年前的住處,這家飯店竟還記得。
商人來到626號房間,發現一切與三年前的裝飾都一樣,照例先沐浴,再稍事休息。當他打開衣櫃取出睡衣時,他眼前一亮,原來睡衣左胸繡上了他的名字,因為是金線繡的,所以特別醒目。
他從洗手間走出,到沙發上坐下,抽出一支煙,隨手從茶幾上拿起火柴,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名字又被印在了火柴盒上,而且是燙金的,不由得又是一陣驚喜。
他走南闖北,到過世界各地許多五星級飯店,這樣高檔次的禮遇還是平生首次享受到。他把火柴盒前後左右仔細端詳了幾遍,燙金工藝相當精巧,於是情不自禁地讚歎道:
“真難為了這家酒店的真心實意。”
午餐時間到了,服務員告訴他三年前他坐的那個位子給他預留下來了,問他是否願意仍坐在那裏。他心中又是一陣親切感。坐在位子上,立刻有服務員過來問他是否仍要一份澆汁牛柳套餐,一杯咖啡不加糖。商人被徹底地感動了,他愉快地用完了午餐,向服務員問出了疑惑:“你們怎麼做到的?記得三年前客人的所有資料!”“我們酒店對每一位客人的資料都有完整的記錄,哪怕您隻來過一次。”
這位商人回到香港後仍念念不忘那家酒店,尤其是在生日那天收到了那家酒店寄來的賀卡,他又想起了在新加坡的愉快旅程。之後,每次去新加坡,他一定要入住那家酒店,而且他還勸他的朋友和商業夥伴也去住那家酒店。
接送客人、周到的服務和溫和的態度,也許是每一個酒店都能做到的,但是在客人用的睡衣上、火柴盒上印上客戶的名字,記得客人的每一個細節,並不是很多酒店都想得到和做得到的。
也正是因為新加坡酒店別具一格的創意,令客戶出乎意料,從而不僅贏得了客戶,而且還培養了良好的聲譽。
下麵這個故事中的小姐用自己的智慧和周到細致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好感,為公司贏得了潛在的“回頭客”。
東京一家貿易公司有一位小姐專門負責為客商買車票。她常給德國一家大公司的商務經理購買來往於東京、大阪之間的火車票。不久,這位經理發現一件趣事:每次去大阪時,座位總在右窗邊,返回東京時又總在左窗邊。經理詢問小姐其中的緣故。小姐笑答道:“車去大阪時,富士山在您右邊,返回東京時,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邊。我想外國人都喜歡富士山的壯麗景色,所以我替您買了不同的車票。”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心事,使這位德國經理十分感動,促使他把對這家日本公司的貿易額由400萬馬克提高到1200萬馬克,並且與這家貿易公司保持了長期的合作。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這家公司的職員都能夠想得這麼周到,那麼,跟他們做生意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其實,要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喜愛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難,隻要在服務中多加一點創意,多一點新意,能夠滿足客戶說不出來的需求,還怕爭取不到“回頭客”嗎?
創新——員工與企業雙贏的利器
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往往通過巧妙的方式可以得到完美的解決。
比如兄妹倆一起在房間做功課,卻因是否開窗的事情吵了起來。原來哥哥要開窗通風,而妹妹卻怕風吹會冷。這個問題看來很麻煩,究竟能否解決呢?當然能,將相通的隔壁房間的窗子打開就可以了。房間相通,空氣便能流通,而冷風也不會直接吹進來。
這種問題的解決方式體現的就是“雙贏”的理念。而創新就是帶來“雙贏”的法寶。
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錢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仆人們叫到一起,並把財產委托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10兩銀子,第二個仆人5兩銀子,第三個仆人2兩銀子。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又賺了10兩銀子。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也賺了5兩銀子。但是拿到2兩銀子的仆人卻把它埋在了土裏。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他們的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10兩銀子的仆人帶著另外10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都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5兩銀子的仆人帶著他另外的5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最後,拿到2兩銀子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到銀行家那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
這個仆人原以為自己會得到主人的讚賞。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丟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務了。然而,他的主人並不這麼認為。他是一個商人,商人永遠都是追求利潤的,他無法忍受不為他創造效益的人。
第一個和第二個仆人懂得創新,為商人賺取了銀子,得到了主人的獎賞,而且主人讓他們掌管了更多的事情。同樣,在企業中,善於創新的員工為企業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員工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會,達到了與企業的雙贏。
對於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員工來說,時刻都應將“雙贏”的理念印在頭腦中,處理問題應盡量取得與企業的雙贏。
林達所在的這家叫“哈羅\"的啤酒廠位於布魯塞爾東郊,無論是廠房建築還是車間生產設備都沒有很特別的地方。但作為銷售總監的林達是轟動歐洲的策劃人員,由他策劃的啤酒文化節曾經在歐洲多個國家盛行。當有人問林達是怎麼做“哈羅”啤酒的銷售時,他顯得非常得意而自信。林達說,自己和哈羅啤酒的成長經曆一樣,從默默無聞開始到轟動半個地球。
林達剛到這個廠時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年輕人,但他卻相信憑借自己的智慧一定能夠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那時的哈羅啤酒廠正一年年地減產,因為銷售的不景氣而沒有錢在電視或者報紙上做廣告,這樣開始惡性循環,做銷售員的林達多次建議廠長到電視台作一次演講或者廣告,都被廠長拒絕了。林達決定冒險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於是他貸款承包了廠裏的銷售工作。正當他為怎樣去做一個最省錢的廣告而發愁時,他徘徊到了布魯塞爾市中心的於連廣場。這天正是感恩節,雖然已是深夜了,廣場上還有很.多歡快的人們,廣場中心撒尿的男孩銅像就是因挽救城市而聞名於世的小英雄於連,當然銅像撒出的“尿”是自來水。廣場上一群調皮的孩子用自己喝空的礦泉水瓶子去接銅像裏“尿”出的自來水向對方潑灑,他們的調皮激發了林達的靈感。
第二天,路過廣場的人們發現於連的尿變成了色澤金黃、泡沫泛起的“哈羅”啤酒。銅像旁邊的大廣告牌子上寫著“哈羅啤酒免費品嚐”的字樣。一傳十,十傳百,全市老百姓都從家裏拿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長隊去接啤酒喝。電視台、報紙、廣播電台爭相報道,林達把哈羅啤酒的廣告不掏一分錢就成功地做上了電視和報紙。該年度的啤酒銷售量躍升了1.8倍,自然也給他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益。
林達成了聞名布魯塞爾的銷售專家,這就是他的經驗:創新。
優秀的員工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創新不僅僅是為企業創造效益的工具,更是實現個人發展的良方。員工要生存,企業要發展,就要求員工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隻有員工善於創新、勇於創新,才能在工作中與企業不斷地達到雙贏。
工作是鍛煉,創新是磨煉
在1888年的大選中,美國銀行家莫爾當選副總統,在他執政期間,聲譽卓著。當時,《紐約時報》有一位記者偶然得知這位副總統曾經是一名小布匹商人,感到十分奇怪:從一個小布匹商人到副總統,為什麼會發展得這麼快?帶著這些疑問,他訪問了莫爾。
莫爾說:“我做布匹生意時也很成功。可是,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書中有句話深深打動了我。
“這句話是這樣寫的:‘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便能夠突破自己的人生局麵。’
“這句話使我怦然心動,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不久有位朋友邀請我共同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銀行的事情。
“因為金融業秩序混亂,自己又是一個外行人,再加上家人的極力反對,我當時便斷然拒絕了朋友的邀請。但是,在讀到這一句話後,我的心裏有種燃燒的感覺,猶豫了一下,便決定給朋友打一個電話,就這樣,我走入了金融業。
“經過一番學習和了解,我和朋友在一起,從艱難中開始,漸漸幹得有聲有色,渡過了經濟蕭條時期,讓銀行走上了坦途,並不斷壯大。之後,我又向政壇挑戰,成為—名副總統,到達了人生輝煌的頂端。”
就是這樣一句話,使莫爾敢於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同時也改變了莫爾的一生。
有一位大學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工作如晨跑,是一種鍛煉;開拓創新則如攀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又能享受到攻克難關的快感,對人是一種磨煉。工作中的創新就要求向高難度的工作挑戰,並用智慧去攻克。
楊子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地,看現場,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主動去做,毫無怨言。
雖然她是設計部唯一的女性,但她從不因此逃避強體力的工作。該爬樓梯就爬25層,該到野外就勇往直前,該去地下車庫也是二話不說。她從不感到委屈,反而挺自豪。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一名客戶做一個可行性的設計方案,時間隻有3天。這是一件很難做好的事情。接到任務後,楊子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3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
3天後,雖然眼睛布滿了血絲,但她還是準時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並得到了老板的肯定。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將她的薪水翻了3番。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不接受這個任務,或不積極主動地完成它,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像你這種工作認真、積極又有創造能力的人。”
因做事積極主動、工作認真,現在楊子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
楊子的經曆告訴我們:工作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困難,但隻要我們迎難而上,麵對困難不畏懼、不逃避,坦然接受這種人生的曆練,最終會得到更多。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著付出更少、得到較多的思想行事。如果他們能夠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番,就會發現,工作和人生的因果法則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沒有不勞而獲的。因此,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整個人生之中,不逃避困難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