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報網報題聯席會製度等互動機製
《惠州日報》、《東江時報》采編部門與今日惠州網可建立每周報題聯席會製度;報網采編部門之間應經常性地開展采編互動活動。報網之間在時政、民生,尤其在旅遊、時尚、美食、房產、汽車等板塊可開展全麵合作,在內部評報、新聞內容來源、多媒體電子報等方麵加強協調與配合。
具體實施中,一是要設立協調機構。報網互動需要更加流程化的組織實施手段,促成報網在新聞、經營等各個層麵的深度合作,在更高管理層麵設立相應協調機構。二是要實施獎懲製度。要形成“報社的記者就是網站的記者,網站的編輯也是報社的編輯”的理念,在“都是一家人”的基礎上,對報社、網站的記者和編輯利益機製進行重新規劃,即不管是報紙還是網站刊發稿件,都有相應報酬。三是要改進采訪手段。讓一部分機動、主力的采訪人員從以往的文、圖采訪變為文、圖、視(音)頻“全媒體”采訪,滿足今日惠州網的多媒體新聞素材需求。
(2011-12-25)
地市級都市報360°辦報思維
麵對自身發展態勢以及省級外來媒體進駐地方咄咄逼人的氣勢,作為地級市本土媒體,挑戰麵前同時處處是機遇。作為地級市報業傳媒集團,如何來辦地市級都市報?要辦怎樣的報?
一、關於定位
定位是方向。
地市級都市報的整體定位應是都市生活類報紙。主報是黨報、機關報,強調的是“政治家辦報”;都市報是都市生活報,遵循的是“商人辦報”,即一切依照市場規律,以市場經濟商品交換的原則,最大限度上最有成效地滿足消費者(讀者)的信息需求,為本土市民讀者奉上一頓豐富的、權威的、鮮活的資訊大餐;打造一份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張揚都市新銳、時尚生活、現代理念的新日報。
對於市民來說,他們關心的是本土的都市報將“辦怎樣的報”。這就是報紙的定位問題,而對於報社內部人員來講,最關注也最切身的問題是:“怎樣辦報?”這就是具體的運營操作問題。
如何辦報?首先要了解清楚,消費者(讀者)、商家、受眾有怎樣的需求。作為都市類報紙的特定消費者,首先是讀者,其次是商家,再次是政府職能部門,他們要報紙提供怎樣的新聞?這也就是報社工作的方向:讀者要報社做什麼?怎樣滿足讀者的新聞信息需求?
“怎樣辦報”?在沒有既定的模式或已有的經驗下,對他人成熟的運作模式有針對性地直接複製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在借鑒、拷貝的過程中,逐步走上正軌,逐步樹立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創業之初,身處廣東,本省成熟的都市生活類報紙《南方都市報》與《信息時報》都是不錯的模仿對象。
二、關於報社組織架構與人員安排
組織架構是一個單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麵。“沒有不行的人,隻有不行的團隊”,團隊的優勢首先就是反映在組織架構方麵上。
都市報首先是日報,其次是都市生活報,是一份市場化的報紙。借助新聞媒介的力量,最大限度上體現媒體的社會效益,並借此實現最大化的經濟效益。此兩大效益的實現途徑,最主要有兩個方麵:一是做強做足本土化的民生新聞,即社會新聞;二是做大做優經濟新聞,尤以產業(行業)新聞為甚。
報社的組織架構與人員調配無疑是應圍繞客觀的需要與市場的定位來進行的,可設置架構如下:
——社領導。
——編委。
——社領導辦公室。
——編委會(下設編輯部)。
——要聞部(主打時政、政務類新聞)。
——評論部。
——社會新聞部。
a. 深度策劃報道組;
b. 突發新聞組(機動組);
c.民生新聞組。——經濟新聞部。
a. 策劃中心;
b. 行業(產業)新聞組;
c.(深度)周刊新聞組。——時事部(港澳台新聞、中國新聞、國際新聞)。——體育娛樂新聞部。——文藝副刊部。——區域新聞部(各縣區記者站)。——廣告經營部。——財務部。——發行部。
——印刷中心。——電腦技術部。——人力資源部。——綜合行政部。說明如下:
1. 組織架構的依據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的模式,在借鑒的基礎上也結合了自身的實際。
2. 堅持總體上實施采編分離原則,編委會是報社編輯部門的總策應部門,下設報社編輯部,前者是直接領導者與實施者。
3. 嚴格劃分采編各分屬係統,其中要聞部、評論部、社會新聞部、經濟新聞部、區域新聞部隸屬於采訪部門係統;時事部、體育娛樂新聞部、東江副刊部隸屬於編輯部門(這三個部門可依據實際實行部門範圍的“采編合一”,采訪部門亦可供稿)。
4. 廣告經營部隸屬獨立係統。
5. 財務部隸屬獨立係統。
6. 發行部隸屬獨立係統。
7. 印刷中心隸屬獨立係統。
8. 電腦技術部隸屬獨立係統。
9. 人力資源部隸屬獨立係統。
10. 綜合行政部隸屬獨立係統,屬於後勤服務保障部門。
11. 人員安排:
評論部有兩至三人即可。要聞部強調人員少而精。社會新聞部人員隊伍壯大,需要“各顯神通”的人才。經濟新聞部人員隊伍與社會新聞部旗鼓相當,但該部對成員在經濟領域的行業、產業方麵要求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對新聞敏銳要求較高。區域新聞部人員要求綜合素質較高,是多麵手、能獨當一麵;在各縣(區)設立的記者站,采編與經營最重點地區鎖定城市中心區。
時事部、體育娛樂新聞部以編輯為主。廣告經營部人員多多益善,但優勝劣汰機製須不斷健全、完善。
其他部門略談。
三、關於采編運營
(一)報紙的大方向內容。
1. 社論(時評);
2. 要聞;
3. 社會新聞(本土社會新聞,“周邊”區域新聞——周邊地區);
4. 港澳台新聞;
5. 中國新聞;
6. 國際新聞;
7. 體育新聞、娛樂新聞;
8. 經濟新聞(產經);
9. 副刊;
10. 一定要高度重視加並強本土各縣(區)新聞,可以專版的形式出現,亦
可以區域新聞形式綜合。(二)綜合部門的職責劃分。要聞部記者主跑時政新聞,把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職能部門
按領域行業給記者分線,“各耕各的責任田”。評論部成員負責撰寫社論與當前熱點、焦點、難點時事評論。社會新聞部記者負責采寫常規社會新聞、突發新聞以及民生新聞。經濟新聞部記者主要采寫經濟新聞,以行業新聞、產業新聞為主,尤以房
地產、汽車、鞋業、電子、石化、IT通訊、商貿旅遊等產業為主。此外,策劃
中心以周為單位,策劃產業周刊以及深度經濟新聞報道。區域新聞部負責縣(區)的綜合新聞采寫。副刊部負責理論文章、文藝版等的編輯。(三)建立相關的采編(主要以記者為主)工作機製,引入競爭機製,定
期(如季度)招聘新進人員,淘汰不適應或不能達標的人員。(四)縣區記者站要高度重視、大力培育,對記者站的正常化運作管理,由要聞部、經濟新聞部、社會生活部三大采訪部門聯席協作支持,日常工作由
區域新聞部管理,直接向編委會負責。(五)有關加強采編互動。
1. 抓住重點稿件的做深、做透、做大,編采雙方加強交流;編輯應有一些版麵與稿件的策劃,由采編會議通過後提交到采訪部門,由記者落實采寫。
2. 采編之間相互監督,共同促進。
編輯可對記者工作(稿件)進行打分評價,反映記者的采訪與稿件形成能力;記者亦可評價編輯(主要以領導評價為主),往往記者的初稿領導看不見,編輯的工作領導可以監控到,版麵就是工作能力的最好說服力。
3. 每周有一次采編碰頭業務交流會。相互間及時反映問題並提出具體改進、解決問題的方法。
4. 由采編每天推出代表共同執行“評報”,將具體的優點、亮點及缺陷、不足整理後反饋到采編各部門,並切實消化,改進今後的工作。
5. 有預期地根據形勢發展與客觀的實際需要,製定采編人員的內部靈活流通機製。簡而言之,即不定時實行小部分記者與編輯的調崗。這種做法一方麵有助於真正促進采編間的互動,加強雙方的理解,融洽溝通協作的工作氛圍,對采編人員的業務綜合素質提高會有極大的促進,角色的置換既可加深了解,熟悉采編一條龍的流程,可較有針對性查找出自身的不足,並獲知改進的措施;與此同時,也將大大地提升報社全體采編人員的整體作戰能力,終而加強報社的綜合競爭力。
6.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然這種賞(獎)必須是藝術理性的。
對記者的好稿件、編輯的好版麵設立“得意獎”、“利導獎”等獎勵,應不設名額限製,客觀條件是有好稿、好版麵、的確出彩有榜樣作用的、為報社爭了光的、受到熱烈反響的等等,有多少稿件和版麵都不惜重獎;反之,當天實在沒有好版好稿,寧精勿濫,不能湊數和形式主義對待獎勵,獎勵要被看成是很認真嚴肅的。“賞得分明”、“賞得痛快”,與之所帶來的效應必然是廣大采編人員“爭先奮勇”、“勇得痛快”,一個人人爭先、勇於爭先的你追我趕、爭先進奪出彩的生動活潑氛圍就營造起來了。
7. 與重視獎勵相應的是要“嚴罰”,所謂賞罰分明。
對違反采編紀律的,對布置安排任務打折扣的,對責任記者漏掉重大新聞的,對版麵出現重大失誤、錯誤直至造成嚴重負麵影響和造成重大後果的,一定要嚴厲責罰,從精神上大加批判、物質上嚴苛懲處,鐵腕營造一種“立功無限光榮,犯錯無限可恥”的氛圍,從思想根源上和現實土壤中切斷那些不作為、不願作為的人與事以及出現概率的生存空間。
8. 關於特刊策劃與執行。
(1)要有提前的計劃,如“五一”、“十一”、“3·15”等,這是打常規牌的;另一類是突發的,如為適應形勢而策劃的大題材等。
(2)要製定一個聯動機製,策劃部門、采訪部門、廣告部門、編輯部門等一定要協同作戰,分工配合,責任明確而默契。
9. 采編人員不能涉足廣告業務(對廣告人員的配合除外)。
報社的記者、編輯是不能參與洽談廣告業務的,《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報均如此;采編對外的身份是非常單純的,就是來進行采訪報道的,至少他們在程序上麵要做得如此冠冕堂皇。很簡單的一個原因:隻要報社的記者直接地參與到廣告業務具體經營過程中,報社的整體形象一定會受到負麵的影響,在受眾心目中的“媒體”的本位精神(新聞輿論監督)就會遭受質疑;記者及所采寫的稿件的公信力就會受到受眾廣泛而深遠的懷疑。這種後果在短時間內是隱性的,但負麵的效應是災難性的,且極難修複!
10. 大力培養名記名編,打造品牌版麵。
很顯然,記者、編輯們的名氣與分量首先是依托於報社這個平台的,離開這個平台,名記名編的光環或許將不再。對報社而言,大力培養各行業各個領域的名記名編,對提升報社品牌和增強受眾對報社的認同和歸屬作用巨大。這道理一如球迷因喜歡羅納爾多這個球星進而“愛屋及烏”地喜歡巴西隊。
名記名編的培養,對報社(報紙)的品牌推廣也是十分有效的助推器,因為人們往往接受一個名人比接受一個單位(事物)要容易得多。
平時報社宜多做一些自我包裝、策劃的自我宣傳,如可以在主報與子報之間的版麵上相互推介;在公交車、公交站牌等空間地域進行公關行為。同時也舍得成本對名記名編進行包裝和推介。此種做法,鳳凰衛視堪稱當今我國最佳範例。如《小莉看世界》、《胡一虎·縱橫中國》、《魯豫有約》等,可謂家喻戶曉,而這些欄目的成功打造之前,首先是從包裝上以節目的主持人開始的。
11. 堅持實行好“按勞分配”的工資薪酬待遇製度。
要極力拉大優秀采編人員與落後人員的收入差距,刺激報社整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危機感、緊迫感,強化采編人員的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公平意識、憂患意識,通過現實上的比較與心理落差上的事實,推動整個采編團隊爭先創優氛圍的形成。
四、關於廣告經營
廣告經營是我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廣告經營活動的重要性及其地位在此不做闡述。以下一些做法供參考。
1. 廣告經營活動中,“鎖定自己的秘密武器”。
作為本土報紙,本土優勢一定要充分發揮,攻占廣告客戶絕大多數是本土的商家,所謂“鎖定自己的秘密武器”,其實施的實質說穿了就是抓住本土的廣告客戶中的主流客戶,與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同理。
核心廣告客戶基本上可以鎖定在房地產業、車行、旅遊業(景區、旅行社)、商貿(超市)酒店業、通訊業(移動、聯通、電信)、教育(學校)、醫療等領域。一個總的指導思路:各行業的實力排行居於前10名(或20名)的商家,是我們的黃金客戶,一定要牢牢鎖死,不容有失。一個總的原則:競爭對手能做到,我們也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並且直至超越!自然包括對廣告業務的獵食。
2. 不折不扣地執行“針尖對麥芒法”。
此方法雖然笨,但效果卻十分顯著。具體的工作方法就是:緊緊盯著競爭對手每期(每天)刊登的廣告及其客戶,讓本報廣告責任人按其刊登的廣告客戶一個個攻克,實現終極目的就是:隻要競爭對手刊登過的客戶,就一定要讓對方也成為本報的客戶。這個邏輯很簡單:客戶可以選擇他們,也一定可以讓其選擇本報!在業務開拓上有一個真理:沒有不成功的業務,隻有不成功的業務員。要堅信報社與廣告客戶的對壘,報社永遠是處於上風的,何況這是本土的報紙(媒體)呢,終歸比外來媒體的綜合優勢要大要強!
3. 特刊帶動廣告和專題策劃帶動廣告。實踐證明,創意是吸引廣告商眼球和催動其投放廣告的有力武器,策劃對廣告的帶動不容小視。“特刊”及“專題策劃”,因版麵量大、氣勢恢宏、影響麵廣、吸引眼
球,在廣告拉動中,優勢明顯,且在當下的廣告經營活動中無可替代。但是,須引起注意的是,特刊出街不能進入以下幾個誤區:
(1) 特刊,顧名思義,首義在一個“特”字,應是有相當的創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當的理論深度、視野高度,有一定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威撼力。而特刊不“特”,或創意平實,思想貧乏,高度與深度有限,這種特刊則名不符實,如此特刊對特刊本身以及廣大的受眾(包括讀者、商家、廣告商等)都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2) 特刊不能過頻。比方說,一周一個特刊麵街,質量姑且不說,而受眾的接受能力和態度首先就會出問題。多則濫、多則賤,受眾的“審美疲勞”是必然的,尤其與廣告商的承受周期也不和諧,久而久之則會被孤立,被敬而遠之,這種代價是很慘重的。
(3) 特刊打動人的是策劃的思想、創意。廣大的受眾讀者看重的是這一點,受眾廣告商看重的同樣是這一點!廣告客戶投放廣告的動機最主要、最深刻的原因是衝著“特刊”的質量與“特”的高度而作為的。因此,作為“特刊”實施者的新聞單位,底氣要硬:你(廣告商)投的是廣告,我(媒體)做的是新聞產品(特刊),你投放廣告必須真金白銀地付出,我辦特刊全力以赴地賣思想、智慧。在如此進行“等價交換”之際,決不能過分地“讓利”。這是心理戰術,是心理素質的博弈。這時候誰稍微不夠堅定地捍衛自己的立場陣地,誰的處境立馬就會處於被動;尤其是在“軟文”的操作上,這一點將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
必須指出的是,過分的“軟文”操作,一方麵將助長廣告商的“無賴”心理,助長其得寸進尺、欲壑難填;同時使公眾對新聞媒體的公正性、客觀性、權威性、公信力越來越打折扣,廣告商在媒體麵前的飛揚跋扈會與日俱增。長此以往,媒體的廣告經營活動將越來越難開展,難度越來越大,廣告商越來越難對付,要挾的條件越來越過分,一個對媒體廣告經營工作開展不利的怪圈將陷入“惡性循環”。另一方麵,“軟文”對硬廣告經營亦是一個挑戰;軟文者眾,相應地則硬廣告者寡,軟文多、硬廣告少的直接結果就是廣告經營總體創收水平下降!省內成熟的幾大媒體,在他們廣告經營活動中,軟文的操作就是很少的!
(4)“特刊”一定要舍得版麵做“特”的文章。要有相當比例的版麵踏踏實實、不折不扣地執行特刊的策劃意圖,真正做出思想性、理論性或知識性、趣味性,做出高度、深度和廣度,每一份特刊策劃應是一份可做“史料”一樣具有保留價值的信息資料的集錦。
(5)“特刊”製作,一定要在報社各有關部門進行充分的聯動、協同作戰,從策劃創意的提出到形成執行方案,再到落實到采訪部門的采寫、廣告部門廣告的跟進落實,直到最後稿件的合成編輯、版麵統籌,整個流程涉及人員麵廣、多部門參與、過程繁複,而流程應是清晰的、責任是明確的、分工是合理科學的,牽動全局而一氣嗬成。
4. 有計劃、有意識有、側重地多搞廣告客戶聯誼會。
通過舉辦這種活動,一是溝通有無,增進感情,營造和諧協調的相互關係;最重要的是,借此渠道,讓報社高層與重量級的廣告商(黃金客戶)有機會直接進行對話、建立感情,可增進單位與單位之間、雙方高層之間的互信,從而鞏固相互間的合作基礎。
5. 加強業務人員的培訓,純潔隊伍思想,提高團隊作戰能力,營造共事創業的奮進有為的工作氛圍,打造奮勇爭先、合作共贏的團隊文化。
6. 新聞與廣告的配合問題。
(1)雙方友好往來型。
廣告客戶是報社的“上帝”。對於那些向來對報社的經營活動給予大力、友好支持、配合的廣告客戶,一定要以禮相待,並珍視與他們的交情。不論是單位與單位之間的,還是人員與人員之間的,在平時的新聞宣傳上,報社應有所照顧和側重,對他們的新聞事件和新聞素材進行必要的合適的回報。須注意的一點是,這種回報絕不是以“軟文”的形式,一定要用新聞的方式操作。這樣對讀者、對廣告客戶、對我們報社自身才有公信力和形象力!
(2)應對“流氓、無賴”反擊法。
現實中,總有那麼一些超級潑皮的客戶。他們軟硬不吃、好歹不分、雷打不動,十分難伺候。古人雲:君子之為不適於小人也。高尚文明的做法是無法攻克他們的。對於這類潑皮客戶,唯有以毒攻毒。你不無賴嗎?我以流氓對之。在適當的時候,“以新聞的名義”,對其進行必要的“打擊報道”是可行的,也是應該的。新聞媒體的天職之一就是鞭打醜惡、維護和諧。對這類客戶,有策略地施以負麵報道,有力地抨擊,打他一巴掌,再藝術地進行安撫,遲早他將“俯首聽命”於我們。這一做法,普遍適用於《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信息時報》等媒體,如《廣州日報》曾對“富士達膠卷”的負麵打擊,就是類似手法的經典之作。
(3)重視未來的合作夥伴。
對凡是舉行新聞發布會(或類似的信息發布會)的一律給予發稿,充分體現媒體作為公共信息發布渠道的本位職能。尤其對企事業單位的新聞發布會,要尋找新聞點做大做強,通過對企業新聞發布會進行報道的契機,可製造很好的借口讓廣告經營人員快速跟進,這類愛“張揚”的企業是很應重視的準廣告客戶,很大可能成為未來的合作夥伴。
7. 樹立“遵守遊戲規則”的意識。
廣告經營部的人員為業務人員,對外不應以“記者”、“編輯”的身份從事業務活動。廣告經營人員一般不要介入新聞采編的活動,一如采編人員不要直接洽談廣告業務經營。要接受工作的分工,準確定位自身的角色,幹好本職工作。
業務人員在與廣告客戶交往過程中,切忌不懂新聞而好為人師,嚴禁沒有把握而信口承諾。杜絕以軟文換廣告,以新聞宣傳做誘餌與客戶簽約。屆時事實上造成了由於采編的安排和版麵的需要而不能兌現當初對廣告客戶的承諾的情況,其後果是嚴重的,一來損害了報社的聲譽,敗壞了單位的形象,同時業務人員的信譽亦在客戶心目中被損毀,客戶的心理落差則有可能造成業務的流失,最終造成報社遭受損失。
五、關於同行打擂與競爭,預期未來省內媒體進駐的形勢。
用發展的目光來看,一個事實是,廣東轄內各地級市所在本土黨報與都市報,其所麵對的競爭對手絕不僅僅是《南方都市報》,而是必然要應對包括《廣州日報》、《羊城晚報》、《南方日報》等省內三大報及其集團子報等一批外來的媒體。
如果說,他們是一群狼,要立於不敗之地,那自身也必須是狼,且是在自己的家園比他們更狠的狼!因此,從一開始,就必須設定一個預期,即短時間內、中期、長期,省內媒體的進駐本土,自身係統的、一攬子應對計劃該如何?應如何科學地製定本土都市報的起步、競爭、發展、壯大,打贏這“五步一體”的戰略規劃?這應是要深刻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如是否可以從起步階段就尋求某可靠的、可行的戰略發展夥伴?是否可以主報與子報整體協同作戰,資源整合高效利用?與縣(區)黨委政府有無戰略性的長遠合作可能?是否會考慮引進頂尖經營人才等?
(200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