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超級四分衛(1 / 1)

超級四分衛

風尚

這是我在2007年寫下的一段文字,也是給《全體育》的。

“湯姆·布雷迪繼特裏·布拉德肖、喬·蒙塔納和特洛伊·艾克曼後,成為第四位能夠三奪超級碗的四分衛。不過更重要的是,鐵人四分衛布拉德肖1980年第三次奪得超級碗時31歲,布雷迪兒時偶像、49人四分衛蒙塔納1990年第三次稱雄已經34歲了,而牛仔四分衛艾克曼1996年完成這個成就同樣30歲。而2005年的布雷迪,還沒有度過自己28歲的生日。”

那是一篇布雷迪的專稿,5000餘字,應該是中國國內第一次用如此大的篇幅來介紹這位“美國小貝”。那篇專稿的主旨,是描寫一個表麵光鮮,但曆程曲折的青年英傑。這是一個從大學校隊第7號四分衛,選秀第199順位的平庸之輩,抓住機會,一舉成為全美偶像的故事,也是為了告訴所有體育迷:高帥富並非天生煉成,隻有不斷磨練,才能成為鎂光燈焦點。這聽上去感覺是個很俗的故事,但大多數的英雄,都是這樣經曆“血汗淚”走過來的。

寫下那段文字,恰是2007年超級碗結束的當天,常規賽到季後賽18勝0負的新英格蘭愛國者最終倒在了決戰的最後一分鍾,讓紐約巨人笑到最後。那一個夜晚,布雷迪也沒能趕上布拉德肖和蒙塔納保持的四分衛4奪超級碗的紀錄。當時,愛國者如日中天,所有人都把這屆超級碗當作一個小小的意外,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告訴身邊的朋友:沒關係,這個紀錄遲早是屬於布雷迪的。

誰都沒有想到,這一天的確到來了,但隔了整整10年。

2015年超級碗,我沒有去現場,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師婁一晨在格倫代爾的菲尼克斯大學體育場裏激情四溢地解說著比賽,而我是負責後防演播室裏的串場,雖然氣氛差了點,但從收看比賽的角度來說,倒可以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我切換著一些視頻網站的直播,在下半場海鷹24比14領先之時,似乎每個解說都在大呼小叫:“10年之後,NFL終於又能有衛冕隊伍了,海鷹將從愛國者手中接過王者的旗幟,NFL要完成改朝換代了!”

這段話我在賽前的出像也說了,但說完這句話後,我接下來卻是這句:“不過,如果愛國者能夠獲得冠軍的話,這也將創造曆史。蒙塔納第一次和第四次的超級碗冠軍,當中隔了11年,是NFL最漫長的跨度。而如果布雷迪今天能夠勝出,那麼這個跨度將變成13年!”熟悉我的球迷都知道,雖然我熱愛紅襪,熱愛波士頓,但之於NFL,我並非愛國者和布雷迪的球迷,怎麼說呢,似乎我對於小白臉型的球星總是不太感冒。但如果非要讓我從兩個將要創造曆史的時刻來選擇,我寧願讓布雷迪和愛國者登頂:相隔10年的兩個冠軍,其間經曆的風雨,能夠比海鷹衛冕成功更讓人唏噓。

是的,10年,布雷迪身邊的搭檔,已經從特洛伊·布朗、迪昂·布蘭奇,變成了蘭迪·摩斯(我心目中史上天賦最佳的外接手,卻沒能和布雷迪聯手拿回冠軍戒指),又變成了維斯·韋爾克,直到如今的埃德爾曼和格隆科沃斯基。他拿第一次超級碗的時候,還沒有和布麗姬·穆娜漢(喜歡看美劇的朋友應該很熟悉她)約會,而如今,他和吉賽·邦臣已經結婚6年。對於布雷迪這樣的經典帥哥,時間還算不上一把殺豬刀,但你發現,和10年前相比,他的頭發稀疏了很多,還夾雜著一些銀白色。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你無法想象,擁有一個嬌妻美子,身價億計的“GQ50年十大時尚男人”,在有著三枚戒指的前提,對他的下一個冠軍有多麼渴望。但布雷迪從未將這三枚戒指當成終點,就在第49屆超級碗前,他已經表示,將未來兩年的合同,降薪到10嚦美元,為了讓球隊能夠有更大的工資空間,簽下更好的球員。第四個冠軍,正如愛國者老板克拉夫特先生所言,“沒有哪個可以更特別了”。不僅僅因為布雷迪和他的偶像蒙塔納一樣,是曆史上獲得冠軍次數最多的四分衛,更重要的是,10年,每一次倒在最後勝利之前的痛苦,到此時,都讓堅持變得更有意義。

第四節的絕地逆轉,最後1分鍾抄截的起死回生,跌宕起伏的劇情,讓第49屆超級碗足以名垂千古,套用婁一晨這場比賽解說的最後一句總結陳詞:“你看到這樣一場比賽,你無法不愛上這項運動”。而這樣一場足以讓你永遠懷念的比賽,屬於湯姆·布雷迪,屬於一個用自己青春和帥氣換回滄桑和榮耀的真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