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困惑 生意沒有保障(1 / 2)

近幾年,我們這塊古老的大地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市場經濟的推動力,使許多城鎮迅速發展起來,也使許多人在短短的幾年之間發家,成了大款。

我的家鄉——湘西南角的一個小城鎮,自古以來是片安謐無比的地方,地處雪峰山下。可能是由於什麼神秘的力量在保護它,這裏始終沒有什麼大的動蕩,就連日本鬼子在中國橫衝直撞了8年,占了大半個中國,卻未能打到這裏,在距離這裏十幾公裏的地方徘徊又徘徊,最後放下了武器,在離這裏不遠的地方——芷江簽了投降書。也許是這裏太安靜了,從未經過什麼大風浪,人們稱之為靖州——平靜之地。

青青的石板路,別致的木房子,還有環鎮的群山,清澈無比的渠江水,這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深深留在我的記憶裏。這裏不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原本是苗、侗族人民的聚居地,直到抗日時,大量的漢人逃難而來,才改變了這裏的人口民族結構。這裏自然資源豐富,山珍野味,應有盡有。對於那些喜歡安居樂業的中國人來說,靖州魅力極大。因此,日本投降後,那些逃難過來的漢人大部分就不再回去了。父母親也就是那時過來的。

想到了家鄉的美麗,想到了親人,不禁動了想回家的念頭。於是在1995年春節我遂願成行了。

一進家門,舊日的一個朋友就接踵而至。不知怎的,他這麼快就知道我回來。看他的樣子,他來見我,除了敘舊外,似乎還有什麼要對我說。不管怎樣,見到了他,我非常高興,兩人就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問了他一些近況,才知他已辭掉政府機關的工作下海兩年了,辦了一家搞土特產生意的小公司,還開了一家飯館。我十分欽佩他的膽量,並由衷地祝福他。他隻禮貌地寒暄了幾句,看得出來,他心裏有其他的事情。這時,他說明了他來見我的目的,想請教一些問題。

接著,他開始敘說他這兩年的經曆:

“兩年前,我覺得呆在機關裏整天沒什麼事幹,辦公室的工作,一天到晚就是幾個文件。清閑無聊透頂,泡杯茶,找張報紙,一天就這麼過了。一個大學畢業生長期泡在這裏真是浪費光陰。對於我個人來說,求事業,當官,要等那幫頭兒退休,等到什麼時候。求財,機關是清水衙門,沒什麼錢。那時,大家都在談市場經濟,談下海,但真正下海的也沒幾個。他們一是舍不得鐵飯碗:二是怕失敗。我都不怕,於是我下海了。當時,親戚朋友有讚成的,也有反對的。我什麼都沒有解釋,隻想搞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看。”

“你開始怎麼幹的?”我問道。

“我靠以前機關的關係貸了10萬元,並雇了十來個人辦了一家公司,起初認準土特產,準備好好搞一下。你知道的,我們這裏經濟技術落後,搞工業不合適,做做買賣還行,本錢又不需要特別大。我們這山溝裏有許多值錢的東西,香菇、木耳、玉蘭片、中藥材等。那時,我帶著幾個人起早貪晚地跑到鄉下、苗寨、侗鄉,去收購這些東西,然後賣給廣東的二道販予。不到半年,10萬元的貸款還清了。但是好景不長,下海的人越來越多,做土特產生意的也越來越多。廣東來的二道販子隨之也就挑剔起來,壓低價格,這樣,貨就不如已往那麼容易出手了.常有積壓,資金也被壓起來,獲利也不大了,土特產生意就沒法再做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