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片麵強調某一個或幾個方麵的要素

建立汽車強國係統性評價指標的目的,不隻在於評價各國汽車產業強弱本身,更在於藉此加深我們對汽車產業的正確理解,找出影響因子之間的相對重要度,為中國做強汽車產業提供方向性指引。

深入分析這些評價指標及評價結果,我們發現九大指標涉及範圍廣、覆蓋因素多,同時幾乎每個指標又都需要多個維度的複合評價。

這恰恰深刻地說明了,作為高度複雜的係統工程,汽車產業非常需要全局的認識和綜合的評價,片麵強調某一個或幾個方麵的要素,不利於準確地為汽車產業把脈,甚至會因此而失之於偏頗。

實際上我們也曾經思考過能否隻用一個或少數幾個指標來評價汽車強國,但反複斟酌後卻發現難以實現。

比如市場份額,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較好地表征一國汽車產業的強弱。但是,一方麵市場份額不是憑空而來的,它需要品牌、產品和技術的有力支撐。具備這些支撐,市場份額一時一地的得失實際上無關大局。

例如,大眾曾經一度放棄美國市場,時至今日在這個重要市場上的表現也不算上佳,但這絲毫不影響其致力於在2018年登頂全球汽車銷量霸主的雄心。

又如,2009年金融海嘯之際,美國三大均受重創,市場占有率急劇下挫,但這顯然並未傷及這個汽車強國的核心,通用在破產重組後再次問鼎世界汽車銷量第一的寶座。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二戰後德國汽車工業隻剩一片廢墟,市場占有率可以說等於零,但是因為其品牌力還在,人才還在,所以可以迅速崛起於一朝。

還有新興市場的開拓,擁有優秀品牌、產品、技術等要素的車企即使暫時落後,一旦步入正軌,就能發力,也很容易奪回主動。日係車企在中國的發展曆程就是這一論斷的佐證。

可見,市場份額具有一定的時效性、滯後性和波動性,作為評價汽車強國的唯一指標顯然是不科學的。另一個方麵,市場份額更偏向於是一個表象指標,所能提供的指導價值有限。

我們當然知道應該努力提升本土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問題是具體應該從哪些方麵著手,這顯然是指標體係應該具有的指導價值。

又如品牌力,也是很有代表性的要素。產品打拚於當下,功效於一時;品牌則著眼於未來,價值在長久。品牌,在某種意義上是獨立於企業、產品和技術之外的,甚至可以超脫於時間,蘊含著一種永恒的力量。比如紅旗轎車,雖然曆盡滄桑,但仍然讓國人有望眼欲穿的期待。

但是在衡量汽車強國時,單單關注品牌顯然是不夠的。品牌首先需要體量,即使擁有兩個勞斯萊斯也難以構成一個汽車強國。而且長期來看,品牌也需要依靠產品和技術的支撐,如果售出的產品品質和技術內涵始終與品牌形象相去甚遠,最終的結果一定會丟掉市場、折損品牌。

總之,我們無法用一兩個指標來衡量一國汽車產業的強弱,必須做通盤的考慮,才能達到科學、係統地評價並指導產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