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強則國家強,而汽車強國必須以本土企業為基礎,對此國家要有清晰的認識。我們一定要做強自主品牌,以九大指標檢視產業水平,破除政府多頭管理,科學立法執法,堅定不移地實施汽車強國戰略。

編者按

機遇大,而挑戰更大。這是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對於中國汽車產業當下的評價。

他認為,中國汽車業在過去20年中取得的長足進步當然值得肯定,但是汽車產業的最終較量,比拚的是實力而不是進步,是總量而不是增量,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我們實現了從不會造車到會造車固然可喜可賀,但要從會造車邁向造好車則更加艱難。

外國品牌給中國自主品牌的壓力是空前的,因為他們擁有太多的東西,中國自主品牌不擁有,而且我們曾經擁有的東西——所謂的船小好掉頭,所謂的本土化優勢,外國公司在這方麵的進步非常驚人,他們的本土化已經不簡單的是零部件的本土化,外國公司思考的是全麵本土化,包括戰略本土化、管理本土化、人才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

與此同時,曾經是百姓爭相擁有,政府樂見其成的汽車產業,現在到處都受到限製。自主品牌在這種限製中生存空間將更小。在趙福全看來,自主品牌實際上不是受到了發展機會的限製,而是生存的窗口越來越小。

懷著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趙福全在2013年連續發表演講和文章來探討中國汽車強國之路。

他將汽車強國定義為“本土企業,掌控關鍵核心技術,具備完整的供應鏈,產品有競爭力,擁有優秀的本土品牌,在世界範圍內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缺一都不足以支撐汽車強國。換言之,汽車強國的定位應該是本土企業而不是合資、外資企業,擁有強大的實力。《汽車商業評論》綜合其係列論述,修訂成5篇文章——《汽車強則國家強》、《模糊不清的戰略》、《強大本土品牌是根本》、《確立九大評價指標》、《簡政放權法治汽車》,它們主要表達了如下觀點:一、要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建設製造強國。由於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獨特的複雜性、關聯性和帶動性,因此要建設製造強國,就必須建設汽車強國。

二、長期以來,我們一再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潛力估計不足,對汽車產業的重要地位肯定不足,對汽車強國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對如何做強汽車產業研究不足。

三、汽車強國必須以本土企業為基礎,通過本土企業的做強來予以實現。對於中國這樣的泱泱大國、汽車這樣重要的戰略產業,必須“既求所在更求所有”。

四、提出九大指標——市場份額、品牌力、產品競爭力、核心技術掌控力、生產製造能力、供應鏈能力、銷售及服務能力、基礎工業水平和人才水平——量化評價汽車產業。

五、汽車強國是國家戰略,政府必須解決多頭管理問題,轉變政府職能,科學立法、嚴格執法,為本土企業的做強、為汽車社會的健康發展提供清晰引導和有力支持。

趙福全認為,“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厘清汽車強國戰略的脈絡和要素固然重要,但要真正做強中國汽車產業,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需要國家與企業的共同努力和緊密互動——國家機遇強有力的支持和引導,自主品牌堅持走正規化、國際化道路。(文/趙福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