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哈茲是格魯吉亞的一個自治共和國,位於黑海之濱,是格魯吉亞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出海口。前蘇聯時代,格魯吉亞向阿布哈茲大量移民,使阿布哈茲族人口比例銳減(從1921年的80%降至1992年的17%)。1989年3月,阿布哈茲提出脫離格魯吉亞,加入俄羅斯,未能實現。
1992年7月,阿布哈茲宣布獨立,欲成為主權國家,格魯吉亞堅決反對,而後導致武裝衝突。阿布哈茲的行為也得到俄羅斯的暗中支持。而明顯的支持,則來自於高加索山地民族——由14個民族參加的“高加索山地民族聯盟”及其武裝。此武裝的總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車臣恐怖分子頭目——巴薩耶夫。
阿布哈茲獨依靠這支武裝弄得格魯吉亞焦頭爛額,無計可施。而後,得勢不饒人的阿布哈茲人成立獨立的地方政府,把近20萬格魯吉亞人驅逐出阿布哈茲。格魯吉亞被迫忍氣吞聲,請求俄羅斯出麵斡旋,停止了內戰。
時過境遷,俄羅斯又被類似阿布哈茲的車臣問題搞得焦頭爛額,還得請格魯吉亞出麵幫忙。
由於與車臣相鄰的達吉斯坦、印古什、北奧塞梯、俄羅斯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等,都屬於俄羅斯聯邦內的共和國或行政區,兩次車臣戰爭中,俄軍能自由地在這些地區部署兵力,自如地展開軍事行動,對車臣構成合圍之勢。
車臣唯一能夠自由出入的,就是其南部通往格魯吉亞的潘基西峽穀,這是車臣非法武裝的生命線。通過這條通道,車臣恐怖分子可以得到外界,如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援助,當軍事行動失敗時,他們又可以由此脫逃,在境外苟延殘喘,東山再起,卷土重來。
潘西基峽穀山高路險,崖陡林深,格魯吉亞軍隊疏於防範,而俄軍又不能越過國境對隱藏在峽穀深處的車臣恐怖分子進行清剿。車臣恐怖分子在峽穀中安營紮寨,設立供應站和訓練營,使之成為恐怖分子的基地和大本營。車臣恐怖分子們進可以攻,退可以守,俄羅斯對這顆毒瘤十分頭痛。俄羅斯多次與克魯吉亞政府交涉,但其回答是,潘西基峽穀中的確有大量車臣難民和部分恐怖分子,但是,很難分清,格魯吉亞政府也無能力將其趕走,且從人道主義角度說,也不能將這些無助的難民趕走。俄羅斯提出願意派兵進入峽穀,協助格魯吉亞部隊清剿,但格魯吉亞以捍衛國家主權和人道主義為由,堅決拒絕。
“9.11”之後,恐怖主義肆虐全球,加上車臣巴薩耶夫恐怖集團又被列入國際恐怖組織名單,不僅如此,俄羅斯還把車臣非法武裝與阿富汗“基地”恐怖組織和其他國際恐怖組織聯係在一起,認定在這條峽穀中至少藏匿著數千名恐怖分子,甚至美國通緝的頭號恐怖分子本·拉登都可能躲在其間,因此,潘基西峽穀已成為國際恐怖組織的巢穴、訓練中心和武器及後勤基地,對俄羅斯、高加索,乃至全世界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俄羅斯進一步對格魯吉亞施壓。2002年9月1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紀念“9·11”事件發生一周年的特殊時刻,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聲稱“如果格魯吉亞政府不把盤踞在其境內的恐怖分子交出來,俄就要對格境內的恐怖分子營地進行軍事打擊”。
迫於俄羅斯的壓力,同時也希望對西方反恐有個交代,格魯吉亞政府出動3000多名士兵,7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由內務部長親自指揮,進入潘西基峽穀,對盤踞其中的恐怖分子發動清剿。戰鬥結束後,格魯吉亞聲稱,潛伏潘西基峽穀中的隻是少數走投無路的散兵遊勇,根本沒有恐怖分子的重要成員。甚至連一些車臣恐怖分子俘虜,格魯吉亞也拒絕引渡。2002年10月,格魯吉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告訴普京:“潘基西峽穀中已經沒有非法武裝了。‘潘基西峽穀’問題已經不複存在。”
俄羅斯當然不會滿意,終於,他們忍無可忍,時有俄羅斯空軍的軍事飛機飛越邊界,轟炸潘基西峽穀,格魯吉亞提出強烈抗議,並將俄羅斯侵犯其領空狀告聯合國。為此,美國中央情報局、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和格魯吉亞國家安全部成立了一個三方聯合工作組,專門監視潘基西峽穀的情況。
為了徹底擺脫俄羅斯的威脅與指責,格魯吉亞決定投靠西方。2001年12月16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訪問格魯吉亞,揭開了兩國軍事合作的序幕。此後,150名美國軍事專家抵達格魯吉亞,幫助他們培訓反恐部隊。2002年,美國又撥款6400萬美元,用於格魯吉亞部隊改善裝備和訓練,這個數字比格魯吉亞本身國防年度預算高出三倍。此外,美國又另撥款1000萬美元,為格魯吉亞修建邊境設施。在波季,格魯吉亞還與美軍舉行了小規模的軍事演習,格魯吉亞的最終目的是加入北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