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從詞語比喻看溫州人的生活與信仰(1 / 1)

在構成詞語比喻時,對喻體的選擇同一個地方人們的生產生活、觀念信仰等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喻體可以折射出一個地方特有的地域文化。

(一)喻體反映溫州人的生產生活方式

農耕和漁獵自古以來都是溫州人兩種重要的生產方式,這在詞語的比喻上有所反映。以常見農耕工具及作物為喻的如:“稻桶圓”舊式涼床前麵呈月洞形的床框、“稻稈繩”、“麥稈蝦”、“蝦米”、“山番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塗番”、“老淮豆”、“楊梅頭”、“朱樂麵”等。以常見漁獵工具及水產品為喻的如:“襪船”、“菜籽船”、“破漏船兒”、“飯槳”、“破篷”斷虹、“舢板蕩”、“鯉魚吊”、“鯉魚鷂”、“魚鱗痣”扁平疣、“烏鯊”一種船、“刁魚居”一種船、“烏鱧瓜”、“烏鱧老娘”、“鼇山”、“八腳蟹”、“老蟹”指工於心計、難以對付的人、“田螺背”龜背、“刺海螺”海膽、“泥漦眼”、“泥鰍豆”、“珍珠栗”等。

溫州人日常飼養的家禽家畜主要有雞、鴨、鵝、豬、狗、馬、牛、羊等,以這些動物或其器官為喻的較多,如:“瞙瞊雞”、“雞毛雲”、“雞骨草”、“雞腳菜”、“雞爪粟”、“雞血藤”、“野雞冠”、“雞盲眼”、“濫水雞兒”落湯雞、“水雞聲”公鴨嗓子、“鵝兜”、“湯豬”、“豬母娘肚”、“豬髒豆”、“豬肚臉”、“豬頭風”痄腮、“海豬”江豚、“豬肝黑”、“竹狗”南狐、“田狗”貉、“狗皮癬”、“狗頭圈”、“黃狗栗”、“馬蹄鬆”、“馬蹄菜”、“馬蹄筍”、“牛舌鰨”、“水牛毛兒”兒童稀疏的頭發、“牛心菜”球菜的一種、“山羊蹄”一種草本植物等。

(二)喻體反映溫州人的觀念信仰

某些舊的觀念仍保留在詞語中。如“大貓月戔”,字麵義為“大貓吃剩的東西”,用來蔑稱離婚的或被男人拋棄的女人,體現了對女性的歧視。再如“糖金櫻”,是一種糖果,形如石榴,為婚禮中男方饋贈女方的禮品之一,石榴多子,寓多子多福意。

“龍”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崇拜的神物,溫州人也不例外。以龍為喻的詞語較多,說明“龍”在溫州人的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水龍”又叫“太平龍”,指舊時用於救火的人力水泵。“龍車”,筒車,一種傳統的提水機械。元宵時耍的“龍燈”有“凳板龍”、“滾龍”等不同種類。端午節時會劃“龍船”。此外還有“龍頭脊”、“龍噴水”、“九龍”一種煙火、“龍牙豆”、“龍須草”、“海龍兒”海馬、“五爪龍”壁虎、“爍龍”閃電、“麒麟趕龍”形容追逐嬉戲、“龍跳虎跳”生龍活虎等。

方言中還有不少以鬼神及其相關事物為喻的詞語,這反映了舊時人們對鬼神的信奉。如:“石頭佛”形容性格善良、心平氣和的人、“抖抖動菩薩”比喻性格怯懦、辦事緊張不安的人、“觀音麵”、“觀音兜”、“三寶殿”比喻登門求人幫忙的處所、“狐狸精”比喻性感、妖媚的女人、“陰間”、“鬼門關”比喻凶險的地方、“大貓鬼”舊日詈稱牙郎或掮客、“和尚頭”、“山和尚”鬆鴉、“水和尚”蠑螈等。

此外,方言中以“金”、“銀”為喻的詞語較多,反映了人們對金錢的追求。如:“黃金瓜”一種甜瓜、“金瓜”南瓜、“金針”黃花菜、“金豆”山金柑、“金銀花”、“八角金盤”八角蓮、“金錢鬆”、“金錢草”、“落地金錢”馬蹄金、“金錢眼”排汙管道檢查井口的蓋板、“黃金灰”由黃土和蠣灰混合成的建築材料、“金絲”一種旱煙,金黃色、“銀紙”、“銀綰兒”、“銀豆”、“銀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