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喝茶才科學(1 / 2)

健康顧問

作者:胡楚青

飲茶始於中國。3000多年來,國人喝茶的習慣經曆著不少變化。一項關於現代人飲茶習慣的調查顯示,六成人都表示自己愛喝茶;50%的人是在工作後養成喝茶習慣;另有三成人是在父母的影響下愛上了喝茶。對於喝茶的主要目的,55%的被調查人表示是為了健康;30%的人是為了提神;其餘15%則是為了減肥。調查也顯示出,人們對於飲茶中的茶文化和茶知識不甚了了。

對喝茶的兩個誤解

一是覺得越貴的茶越好。“現在的高價茶,除了滿足人們對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中國著名茶學者趙英立告訴記者,茶的價格由品質和級別決定。品質主要指茶的產地和樹種,“比如大家都知道西湖的龍井好”;級別主要和采摘時間、采摘部位有關,嫩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價格就相差不少,同樣是龍井,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就是最貴的。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認為:“老百姓其實不需要買高檔茶,完全可依據個人經濟能力和不同的口味進行選擇。”趙英立建議,選擇100~300元一斤的茶比較合適。“這個價格,已可以買到品質非常好的茶。我建議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重品質、輕級別。有些級別高的茶采摘時間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營養恰是在莖裏,有些便宜的茶養生效果更佳。”

二是隻喝茶不品茶。茶有兩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第一種茶可滿足人們“養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種茶則可以滿足人們“養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禮儀、悟道等。趙英立說,茶對人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養心為主、養身為輔。“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壓力大,更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耐心地泡一壺茶、品一壺茶。人在煩躁時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時也不妨先慢慢品一壺茶,再做決定也不遲。”

因體質、季節選茶

想通過喝茶養生,就必須對茶有所了解。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韓馳說:“每種茶的性質不同,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茶。比如,人人都說綠茶抗氧化功效好,但體寒的人喝了,反而會感到不適。”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研究員江和源表示,“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種茶,這樣也不對。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溫的茶;春夏季節易上火,可以多喝綠茶、花茶。”

看茶喝茶。趙英立解釋說,中國的茶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例如:綠茶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白茶性涼,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黃茶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紅茶性溫,適合胃寒、手腳發涼、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黑茶(普洱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後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