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地
作者:
對中國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而言,無論提供哪一種模式的產品或服務,首先要積極“播種”雲,然後潛心攻關其核心技術,為用戶提供成熟、安全、可靠的產品或服務。
——本報記者 穀豔麗
將雲計算比喻為“種子”,起源於亞馬遜CEO貝索斯。因投入雲計算研發,亞馬遜2011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增速放緩,但貝索斯依然堅持繼續用心投入培育這顆“種子”,因為他堅信,將來這顆種子一定會成為“大樹”,會對公司營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他播種這顆“種子”的時間是2006年。
2009年,筆者參與某地方“雲計算產業聯盟”的籌備工作,曾親眼看到李德毅院士激情演講之後,側耳傾聽的大部分企業與用戶仍一臉茫然,有人直言雲計算“雲裏霧裏,混沌模糊”。而如今的雲計算,可謂“無論平地與山間,無限風光盡被占”。5月19日~20日,第三屆中國雲計算大會開幕,政府、企業、用戶各路英雄豪傑齊聚會場,共繪“雲”圖。與炙手可熱的概念一樣,2000個座位的大會現場座無虛席,盛況空前。估計業內不會有人再公開表示雲計算“雲裏霧裏,混沌模糊”了。大會上的專家與企業共同的聲音是:雲計算代表了信息產業技術、應用與服務的發展趨勢,並且已經從概念開始走向應用。雲計算已經成為政府積極謀劃產業轉型與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IT企業兵家必爭的產品、技術或服務領域,以及用戶優化信息基礎架構與采購解決方案必須考慮的重要技術路線。
但實際上,我國的雲計算產品與服務依然僅僅是一顆“種子”。就在本月初,筆者曾參加一個雲計算方麵的方案選型評估會議。當時,用戶們反複比較了國內數款雲計算虛擬化軟件,發現雖然很多產品與服務提供商給自己的產品或服務貼上“雲”的標簽,但“雲”成熟度、安全性都比較有限,甚至有些產品與服務,實際上還尚在研發過程中,隻能算是半成品。
對中國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而言,無論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哪一種模式,首先要積極“播種”雲,然後潛心攻關其核心技術,為用戶提供成熟、安全、可靠的產品或服務。而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萬萬不可拔苗助長。
雖然雲計算的概念被熱烈討論,但是在應用方麵還遠未遍地開花。麵對紛擾的市場,CIO們要擦亮眼睛,無論是選擇自己建設私有雲,還是選購公有雲產品與服務,一定要考慮雲產品安全、穩定方麵的性能,以保證達到簡單、可控、節約的目標,不能為了追雲逐月,反而跌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