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果業局
銅川位於中國蘋果優勢產業帶的中心,是世界級的落葉果樹最佳優生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以蘋果為主的銅川果業,從二十年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開始起步,經過“七五”打基礎,“八五”大發展,“九五”鞏固提高,迎來了新世紀的全麵提升跨越。
新世紀的銅川果業,堅持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新農村建設,按照現代國際化產業的目標要求,以果園管理標準化為突破點,以示範園建設為切入點,以果農培訓為著力點,以果品營銷為關鍵點,以農民增收為落腳點,通過認識先動、行政推動、宣傳鼓動、技術牽動、示範帶動、市場拉動、利益驅動、資金促動、獎罰催動、上下聯動“十動”加力,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發展軌道,呈現出發展最快、提升最大、成就最輝煌、效益最突出、形勢最好、勢頭最足的黃金時期。
果業地位空前提高果園麵貌脫胎換骨
當歲月的步伐邁進二十一世紀,中國農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農產品的供給由長期短缺轉向結構性相對過剩,一場大範圍、深層次、廣領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全麵展開。銅川果業作為一項特色產業,迎來了新世紀第一道曙光和機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果業發展,把果業確立為全市農村頭號主導產業,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5523”工程戰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關於加快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產業發展建設果業強市的決定》,明確提出建設果業強市的宏偉發展目標,製定出台了一係列扶果促果的政策措施。印台區、耀州區相繼作出“果業立區”、“果業富民”戰略。全市上下發展果業的思想高度統一,形成人心凝聚、力智彙集的全新局麵。
上世紀九十年代前期,受突然拔高的果價刺激,國內省內一度出現“一哄而上,盲目栽植”的畸形規模擴張,銅川在這五年間蘋果麵積增長速度創出發展史上的最快紀錄,由於技術和管理知識的推廣普及難以跟上規模發展的節奏,加之果農一味癡迷於產量的增加,完全忽視了果品質量,果園管理和果品質量得不到保障和提高,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以數量增長為核心的掠奪式經營模式,累積形成果園管理普遍粗放,地力下降,樹型紊亂,密閉嚴重,通風透光條件惡化,產量、質量提高受到限製,優果率提升緩慢,導致銷售不暢,價格低迷,果農收入增長微薄,群眾務果積極性受到消極影響。當時果園普遍推廣應用的技術,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日益凸顯和加劇的生產難題,急需實施技術創新和規模化技術改造措施,強化技術推廣手段。
2001年冬,一場以推廣優質蘋果生產“四項”關鍵技術為主的戰役在銅川全市打響!通過五年艱苦不懈的樹體改造,銅川的果園麵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果園密閉、光照惡化、地力下降等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和改善,銅川果業進入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的全麵轉變。
區域布局形成板塊基地規模持續擴張
按照“因地製宜、適地適樹、科學規劃、構築特色、集中連片、形成規模”的原則和“蘋果當家,幹鮮並舉,特色鮮明,名優薈萃”的格局要求,從2002年起,全麵開展了果業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的大優化和大調整,逐步淘汰川塬區海拔800米以下的非優生區域中晚熟蘋果,分年更新老、劣、殘、荒果園,引導新建果園向優生區域集中,通過高接換種加快蘋果品種更新和早中晚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櫻桃、桃、李、杏、葡萄等各色時令水果,建成了兩條特色帶、八大特色區,果業走上專業化生產、區域化布局的良性軌道。
為了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大銅川果業,實現量的擴張,市委、市政府每年把水果栽植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第一戰役,全麵動員,精心部署,強勢推進,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栽植大會戰。目前,果園總麵積比2001年翻了一番,提前兩年實現“十一五”果業基地發展規劃目標。近年來,按照發展現代生態果業的基本要求,加大了果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果業現代裝備配套力度,在省內率先全麵推行了標準化精細化生產技術,銅川的果園管理在多個方麵達到全省一流水平:全市綠色食品蘋果認證基地比例位居全省之首,EGAP認證創國內之先,CGAP認證企業總數占到全國的近三成;抓建的一大批不同類型的示範園,畝收入達到5000-10000元,成為全省果業亮點;建成了全省最大、國內知名度最高的大櫻桃基地,櫻桃產品擁有“國內最好”的專家評價和市場口碑;銅川鮮桃成為遠近馳名的地域產品;作為陝西果業的代表,銅川成功加入國際地理標誌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