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旅遊局
銅川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文和自然景觀獨特,是一塊旅遊資源的厚土。幾千年的風雨、滄桑、文明史,給我市留下了眾多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現有文物古跡675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6點、省級18處,其中藥王山、耀州窯遺址、玉華宮遺址和耀州文廟、神德寺塔、陳爐窯址為國保單位。耀州窯陶瓷燒製技藝和藥王山廟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玉華山因世界文化名人玄奘在此翻譯佛經並圓寂及唐初三代帝王避暑勝地而名揚海內外;千年古鎮陳爐自唐代開始製瓷,爐火不絕,至今仍保持傳統的製瓷工藝,罐罐壘牆,瓷片鋪路,堪稱中國東方陶瓷古鎮;宜君縣生態環境優越,林草豐茂,覆蓋率達96%,自古即為帝王將相避暑休閑的勝地;因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行醫隱居而聞名中外的藥王山至今仍香火不斷,是人們探尋長壽保健的理想之地,石刻藝術堪稱國寶;有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的照金紅色旅遊景區;有當代中國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集陶瓷遺址保護、文物陳列、陶藝研究於一體的古陶瓷遺址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還有中國八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佛教勝地大香山,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的金鎖關,因曆史傳說而得名的孟薑女係列等。這裏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曾哺育了西晉哲學家傅玄、唐代史學家令狐德?、大書法家柳公權和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範寬等曆史文化名人。
悠久的曆史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為我們發展銅川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開辟文化旅遊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將努力依托銅川悠久的曆史文化資源優勢,以深入挖掘和展示唐宋文化內涵為主體,以民俗文化和紅色文化為兩翼,充份發揮玄奘、孫思邈、柳公權、範寬等曆史文化名人的品牌效應,全麵提升銅川旅遊品牌的文化內涵,暢想旅遊文化主旋律,做大做強銅川旅遊業,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遊客來銅川旅遊,著力培育旅遊業這一我市新興產業。
近幾年來,銅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把旅遊業的發展作為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擺在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本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5523”工程,把旅遊業作為銅川五大新興產業之一,製訂了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出台了一係列鼓勵旅遊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實施“建設旅遊精品項目,帶動旅遊產品開發,推動旅遊產業發展”的戰略,旅遊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是旅遊經濟整體實力明顯增強。從2002年至今,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673.1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50077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06億元,年均增長都在10%以上。2007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46萬人次,同比增長8%,旅遊綜合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21%,呈較快上升的良好勢頭,旅遊業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占全市GDP的4.1%。二是旅遊產品開發成效顯著。五年用於旅遊產品開發的資金2.16億元,增添了玉華冰雪遊、陳爐古鎮遊、照金紅色遊、宜君生態遊、藥王山醫藥保健遊等一批新的旅遊產品,其中玉華冰雪遊首開全省冬季旅遊的先河,成為我省冬季較具影響力的旅遊產品。耀州窯、藥王山、藥王故裏、香山等一批老景區麵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玉華宮、耀州窯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3A級景區,玉華宮正在申報4A、藥王山申報3A。三是旅遊要素配置更加完善。餐飲業、賓館業、商貿業和娛樂業快速發展,全市現有三星級、二星級旅遊飯店各6家,旅行社12家,旅遊紀念品生產廠家14家,旅遊從業單位60多個,直接從業人員5000多人。四是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十五”期間,我市投資1.78億元改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主要旅遊景區的道路、綠化和淨化得到極大改善,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五是旅遊宣傳促銷力度不斷加大。舉辦的玉華冰雪節、陳爐陶瓷文化節、藥王山醫藥保健節、宜君休閑避暑節、香山佛教文化節、新區牡丹櫻桃節以及我市赴日本、韓國、北京、廣東、四川、杭州等地的一係列宣傳促銷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客源顯著增加。六是旅遊行業管理得到了規範。成立了旅遊質量監督管理所、導遊服務中心等管理服務機構,旅遊服務接待單位經營管理不斷加強,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遊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安全有序的旅遊環境正在逐步形成,全市旅遊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