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繁榮發展中的銅川文化(3 / 3)

文化市場繁榮有序

文化市場是連接文化工作與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重要橋梁,是調節文化產品生產的重要手段,是向人民群眾傳送文化產品的重要途徑。它的發展和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它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和諧發展而產生,它為廣大群眾文化消費的多樣化而存在,它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和諧發展而發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社會各個領域的開放,銅川的文化市場也開始起步,它的形成衝擊了傳統文化。為文化的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多渠道的發展儲存了創新的活力;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進入90年代,它的發展打破了國辦文化一統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多種力量齊辦文化的新局麵;進入新世紀後,文化市場的繁榮為城市的夜生活更添光彩,更為銅川的文化事業拓寬了天地。不久前的一次文化普查,驚人的發現文化市場諸多經營項目不僅繁榮了市場,更加促進了一大批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提供了大量的無業者再就業的機會和場所。在酒店、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中有45%的帶有文化經營項目,有30%的以文化項目為主體。目前我市文化經營單位已發展近千家,安置就業人員2萬多人。然而打開了窗戶不僅有新鮮同時也有汙濁。豐富多彩的夜生活裏有色情、有賭博,網絡文化中出現不健康的信息,以及音像製品的盜版、書刊的盜印等。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互聯網上網服務的經營場所,未成年人的屢禁不止,通宵經營,沉迷網吧,此類現象正為社會的熱點、焦點、難點。為此,銅川文化市場的管理者不得不在繁榮發展的同時加強行業監管。近幾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市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堅持合理布局,科學發展,建立健全行業管理的政策法規,依法管理市場運用大量監管手段,規範市場經營秩序。結合實際製定了《銅川市文化市場管理辦法》、《娛樂場所經營管理辦法》等規章製度,使文化市場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經營規範,繁榮有序。特別在“網吧”的監管中,銅川率先在全省建起了網絡監管平台,也是全國第一家,全省十地市有七家來銅交流學習,同時也受到中宣部的肯定與關注。全市各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在行使政府職能部門管理的同時,加強了社會管理與合作,分別在互聯網上網服務經營場所、娛樂場所以及音像、書刊等文化經營單位建立了行業管理協會,這些協會在履行政府賦予的行業管理職能,加強行業自律,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等方麵都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全市已有文化經營單位1303家,其中歌舞娛樂場所35家,“網吧”107家,音像製品經銷網點80家,書刊經營網點70家,兒童娛樂廳12家,打字複印104家,棋牌娛樂網點890家,其他遊樂場所15家。經營項目拓展,經營隊伍在增大,管理素質在提高。在文化市場的管理中,我市已有2人榮獲全國先進管理者稱號,已有10多人榮獲全省優秀個人,我市的文化市場治理和“掃黃打非”工作連續6年受到省上表彰。

回顧我市50年奮勇前進的曆史,銅川文化事業也經曆了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單一到全麵,從起步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我們堅信,在全國正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在發展大繁榮的進程中,隨著我市經濟社會建設的步伐,文化建設的道路會越走越寬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