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創新之路建教育強市(2 / 2)

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製改革順利教育資助體係不斷完善

“十五”期間,我市農村教育實現了“兩大轉變”,即主要由依靠人民群眾集資辦學轉變為主要由政府投入辦學,農村義務教育由以鄉鎮為主管理轉變為以縣為主管理。2005年以來,國家實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改革,我市共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資金4051.81萬元,為10萬餘名農村和城市低保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雜費,為近3萬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為1.9萬名農村貧困寄宿生補助了生活費。2007年秋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全部免除了學雜費。積極實施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程、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發放工程,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解決了農村學生的取暖問題,為新錄取的貧困大學生發放資助金,僅2007年共為各級各類學生發放補助金3980萬元。

教育管理不斷加強素質教育全麵推進

狠抓“兩項常規”管理,創建管理規範化學校是我市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1998年至今全市已建成管理規範化學校88所,十年鍥而不舍的努力使全市中小學管理水平走在了全省前列。與此同時,以創建示範中小學、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和諧校園等活動為抓手,以提升內涵、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全方位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市建成了11所省級示範中小學、3所省級藝術教育示範學校、29所省級文明校園、6所省市級實施素質教育優秀學校。積極開展教改實驗,1998年,在全市推廣小學快樂教學、初中誘思探究和成功教育,200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實施小學、初中新課程改革,2007年秋季,高中新課程改革全麵鋪開,近30年的教學改革實踐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的全麵發展。堅持開展精神文明“創佳評差”活動、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和“三講兩實踐”係列教育活動、陽光體育運動、健康教育、藝術教育活動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十多年一直處於全省領先水平,我市中學生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大賽,獲得殊榮。

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師資水平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廣大教師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發展銅川教育為己任,教書育人,奮發進取,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專任教師學曆達標率小學達到99%,初中95.1%,高中87%。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實現了正常化,全市小學有高級以上職稱2189人,初中有高級以上職稱320人,高中有高級以上職稱341人。全麵實施教師教育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師資培訓。2001年至今,全市有1800人參加了國家、省、市級骨幹教師培訓,參加計算機全員培訓、新課程師資培訓、班主任崗位培訓等的教師、校長達到2萬人次。廣泛開展“三名工程”評選活動、“三說論壇”活動、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評選活動。全市共推出陝西省特級教師26人、省級教學能手45人、市級教學能手256人,推選骨幹教師近1000人,首批學科帶頭人50人。湧現出了全國十傑教師趙文忠、陝西省師德標兵趙寶元、山區優秀教師劉繼榮等一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