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走創新之路建教育強市(1 / 2)

銅川市教育局

建市5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圍繞“走創新之路,建教育強市”的奮鬥目標,全麵完成“兩基”任務,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形成了幼兒、初、中、高等教育體係,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教育改革全麵推進,大幅度提高了市民受教育程度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兩基”任務全麵完成義務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建市初期,全市中小學數量不足,校舍破敗不堪,入學率低,師資短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迎來了教育事業的春天。1985年,全市完成了普及初等教育任務,校校實現了“一無兩有”。1989年,完成了普及六年義務教育任務,實現了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兩基”工作隨即全麵展開。2001年,全麵完成了“兩基”曆史任務,成為全省第5個全麵實現“兩基”目標的地市,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學實現了樓房化,教學樓、實驗樓、部室配備、校園環境全部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2007年,“兩基”工作通過了國家驗收,我市義務教育進入了均衡發展和“雙高普九”的新階段。全市建成省市級教育強鄉鎮18個,省級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3個,宜君縣成為陝西省第一個通過驗收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和初中適齡少年入學率分別達到99.9%和99.7%,輟學率分別控製在0.58%和0.91%,青壯年非盲率達到99.2%。

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為經濟社會建設培養了大批合格勞動者

經過調整撤並,全市普通高中從1977年的44所調整到現在的15所,取得了明顯的規模效益,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速度加快,高中骨幹體係基本形成,全市先後建成了市一中、礦務局一中、耀州中學、同官高中4所省級標準化高中,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從2000年的10310人增加到2007年的20915人,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80%左右。高考成績穩步提高,自1978年以來考入高等院校的本科生達到22447人,專科生3萬餘人。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職教基礎能力建設得到加強,辦學條件得到改善。2005年,完成了銅川教育學院、電大銅川分校、銅川師範學校、銅川市職工衛校四校聯合重組,建成了銅川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招生人數由2005年的35名增至2007年的1240名,開設專業由5個增加到20個,由單一的師範類專科教育逐漸發展成以工科、醫學等為主的高職教育,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65%以上。中職招生人數連年增加,2007年達到4102人,比2000年增加3301人,創曆史最高水平。民辦教育從無到有,湧現出陽光中學、錦陽公學等一批管理規範、辦學水平較高的骨幹學校,成為全市教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重點工程建設加快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教育重點工程建設以財政投入和群眾捐資、集資辦學為主,新建了一批教學樓、綜合實驗樓和教師住宅樓。進入新世紀,我市抓住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的曆史機遇,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再次掀起了改善辦學條件的熱潮。爭取中省項目資金1.86億元,實施危房改造、寄宿製學校、高中標準化建設等60餘項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2億元建成了銅川市一中新區校區,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新區金謨小學、明德小學。2007年,在“兩基”迎驗中,全市共投入2485.43萬元改造校舍,充實內部設施。適應新區開發建設需要,2000年以來,先後投入近2億元新建擴建陽光中學、景豐中學等學校,對所有農村學校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提升,形成了新區教育骨幹體係,為改善新區服務功能,凝聚人氣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