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銅川市非公有製經濟發展30年回顧(3 / 3)

(三)鼓勵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是黨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體現

構建和諧新中國,實現人民群眾的共同富裕,是我們黨執政、治國、為人民謀福祉的根本,在現階段經濟建設上,鼓勵非公有製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體現。一是非公有製經濟將是國民經濟發展強勁穩定的動力,是新生產力增長點。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製經濟的平均增長率遠遠超過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的增長率,對30多年來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據統計,當前民間投資已超過整個社會投資的50%。由於國有經濟布局的調整將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非公有製經濟將會成為國民經濟強勁穩定的發展動力。二是非公有製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充分保障人民享受勞動的權力。近些年,我國非公有製經濟一直處於持續上升趨勢,個體、私營經濟在增加就業方麵更是功不可沒,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7年,全國私營企業安置國有企業下崗職工109.9萬人,其中有10萬人作為投資人創辦了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業安置96.6萬人,其中下崗職工作為投資人的有47.1萬人。到2007年底,非國有鄉鎮企業擁有就業崗位1.36億個,吸收了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從而為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做出了突出貢獻。三是非公有製經濟還是越來越重要的稅源。盡管國有經濟目前在整體上仍然是政府最大的稅收來源,但非公有製經濟直接和間接創造的稅收將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特別是在增量上會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

(四)完善非公有製經濟體係是黨建設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要求

1、非公有製經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直接參與者和積極推動者。我們盡管已經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但完善市場經濟體製還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近年來,個體、私營經濟出現了與公有製經濟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趨勢,促進了混合所有製的形成。根據全國工商聯2006年對全國私營企業的調查,分別有8.0%和13.9%的私營企業已經和準備兼並收購國有企業,有25.7%的私營企業是由原來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改製而成為私營企業的。一些私營企業參股國有企業,包括民航、金融領域的國有企業。從這種趨勢來看,未來的混合經濟成分將大大上升。計劃經濟時代公有製所發揮的經濟社會功能,基本可以通過市場經濟的通行手段來實現。因此,除了少數特殊行業和領域外,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應該有一個共同的發展方向,這就是平等競爭、相互融合。公有製和非公有製可以在現代公司製度的財產組織形式中相互滲透、相互交織。即使在特殊行業和領域中存在的純粹公有製經濟,也應該適應現在法治社會財產組織形式,采用特殊法人等企業形態來清楚地界定各方的權利和責任。

2、黨的與時俱進理論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必須不斷充實基本經濟製度的內涵、不斷完善基本經濟製度,這個過程可能要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別是,我黨對公有製經濟與非公有製經濟之間的關係還缺乏全麵係統的認識,應該在實踐中深化認識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基本經濟製度。事實上,傳統的公有製和非公有製可以通過現代財產組織形式實現一定程度的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把整個國民經濟嚴格區分為純粹的公有製性質和非公有製性質將會越來越難,也越來越沒有必要。到那個時候,基本經濟製度的內涵將更加豐富和新穎、基本經濟製度將比現在更加完善。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全麵小康的目標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