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統籌解決民生問題共建共享和諧社會(2 / 2)

三、努力實現和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改善民生環境。切實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溫暖更多的群眾。一是更加關注弱勢群體,建立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係。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製度,探索建立形式多樣的農村養老保險製度,擴大城鄉居民低保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做好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等工作,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按標施保,不斷提高五保戶集中供養率,對城市低保家庭每戶給予200元的冬季取暖補貼,市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資助新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入學,90歲和百歲以上高齡老人生活保健補貼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和200元,使人人無饑寒之虞。二是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的公共服務。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好“雙高普九”和職業技術教育,扶持民辦教育規範發展,合理配置城鄉教育資源,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使每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全麵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係,使每個群眾有病都能看得起。大力發展文化、廣播電視、體育等事業,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城鄉居民提供豐富的文化產品。三是全力做好維護社會穩定的各項工作,築牢保障民生的安全網。高度重視民生訴求,充分發揮“市長信箱”、“市長熱線”的作用,健全社情民意彙集分析機製,暢通訴求渠道,落實信訪工作責任製,定期排查社會矛盾和糾紛,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讓群眾的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完善公共安全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機製,遏製各類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深入開展“平安銅川”創建活動,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四、紮實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時刻把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掛在心上,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公仆意識和節儉意識,察民情,知民意,解民憂,把作風建設的成效轉化為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實際行動,在改進作風中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改進作風。一是強化考核,真抓實幹。樹立實幹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的理念,對照省上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試行辦法》,進一步完善考評製度,加大督促檢查和考核力度,確保實現強市富民的目標。大興求真務實、真抓實幹之風,撲下身子抓落實,把心思用在解決一個一個問題上,把精力放在克服一個一個困難上,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落實,真正使人民群眾在發展中得到實惠。二是牢記宗旨,心係群眾。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民本思想、人權觀念和自覺意識,時刻擺正自己和人民群眾的位置,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為了群眾。把解決民生問題常態化,定期研究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多辦順應民意、化解民憂、為民謀利的實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三是轉變職能,依法行政。從管理理念、管理體製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務,調整政府組織結構與職責分工,加強編製的動態管理,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創新經費管理模式,財政投入向能幹難事、善幹新事、敢幹大事的部門和單位傾斜。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電子政務和政府網站建設,完善政府新聞發布製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做到讓群眾知情、讓群眾參與、讓群眾滿意。

(原載新華網銅川市慶專題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