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生態新銅川(3 / 3)

主持人:吳書記,剛才您講到銅川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大力發展果業,建成了160萬畝鮮幹果經濟林基地,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贏,請吳書記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吳前進:要想富,栽果樹。銅川是全國蘋果最佳適生區之一,也適宜櫻桃、桃等水果和核桃、花椒等幹果生長,而且銅川宜果土地麵積大,是國家和陝西省重點發展的綠色蘋果基地。為了進一步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2004年11月,市委市政府做出決定,到“十一五”末,在全市建成60萬畝水果和100萬畝幹果基地,每年春季開展經濟林基地建設會戰,截止今年春季,全市已提前兩年完成了160萬畝鮮幹果經濟林基地建設任務,農民人均達到4畝果,果業已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主導產業,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實現了“雙贏”。

主持人:銅川采煤沉陷區範圍較大,過去有3.5萬戶、12萬群眾居住在沉陷滑塌危險地帶。人們很關心這些問題,請問吳書記,銅川是怎樣破解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難題的,現在進展如何?

吳前進:長期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使銅川形成了267平方公裏的采空區和沉陷區,全市有3.5萬戶、12萬群眾居住在沉陷滑塌危險地帶和棚戶區,其中有1.05萬戶、4.41萬人急需搬遷。從2003年開始,我們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啟動實施了棚戶區改造和沉陷區滑塌區群眾整體搬遷工程。截止今年,全市8個大的棚戶區已全麵實施了拆遷改造,共拆遷棚戶區和危舊房屋16.1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廉價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100多萬平方米,已有10300戶、3.6萬居住在危險地帶的群眾搬進新房。為了使困難群眾能住進新房,在實施中我們減免有關規費,嚴格控製房屋成本,並對申請住房的搬遷戶張榜公示,接受監督,確保把廉價廉租房分給困難搬遷戶,使他們買得起、住得上,分享改革發展的實惠。我們計劃用3年時間把居住在棚戶區和沉陷區滑塌區的群眾全部拆遷出來。

主持人:銅川城市發展已有50年曆史,老市區發展空間較小,1997年,銅川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新區,目前新區發展怎樣,有怎樣的優勢?如何協調銅川新老市區同步發展?

吳前進:銅川因礦設市,受計劃經濟“先生產、後生活”方針的影響,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人居環境差,群眾改善城市環境的願望十分強烈。而老市區地處狹窄川道,經過幾十年建設,規劃區20平方公裏嚴重飽和,為了拓展新的發展空間,1997年我們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新區。新區是省政府批準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麵積35平方公裏,遠期人口規模35萬。經過十餘年開發建設,新區15平方公裏建成區基礎設施和配套功能基本完備,市級機關全部入區辦公,台灣旺旺食品、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中星新材料園等一批產業項目入區發展,新區對全市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已成為銅川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在開發建設新區的同時,對老市區實施全麵改造提升,按照經營城市的路子,對一批困難企業和市級機關搬遷後的閑置房產和土地實施了置換開發,實施了漆水河河濱景觀綜合改造,建設了一批市政、商貿設施和綠地、廣場,老市區城市麵貌有了顯著改善。2005年元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誌視察銅川後,對銅川運用市場機製盤活閑置資產、改造提升老市區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今年9月22日銅川已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考核驗收,下一步我們將向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目標邁進。

主持人:銅川市已被確定為“關中-天水經濟區”城市,西銅高速今年9月開始改造擴建,鋪築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這對銅川發展將會帶來怎樣的機遇?

吳前進:銅川交通便捷,210國道、包茂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鹹銅、梅七兩條鐵路線與隴海鐵路大動脈相連。銅川距離省會城市西安和鹹陽國際機場均為60公裏。隨著國家開發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西銅高速8車道改造,以及西安行政中心的北移,銅川與西安的聯係將更加密切,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主動承接西安的經濟、科技、信息輻射,加強與大關中經濟區各城市間的交流、協作與合作,發揮優勢,錯位發展,著力打造以水泥、陶瓷、鋁材等現代建材業為主導的新型工業城市,實現率先發展、跨越發展的目標。

主持人:最後,吳書記,請您向網友介紹一下銅川市慶祝建市50周年的情況吧!

吳前進:進入10月中旬,銅川市慶活動將陸續展開,將於10月16日隆重舉行慶典大會。整個市慶活動本著隆重熱烈、簡樸節約的原則舉辦。活動期間,舉辦銅川發展論壇,將向各界人士展示銅川建市50周年成就和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屆時,86萬銅川人民熱情歡迎各方朋友來銅川做客。我們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銅川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原載新華網訪談頻道黨政高端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