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放風箏
十八支箭拋起來的確很難說得上有殺傷力。
但是問題是,這並不是一群簡單的精靈。
這裏的精靈經過一場廝殺,已經可以說得上浴血的戰士了,有了射箭的技能,又有殺戮的技巧之後,他們已經脫胎換骨了。
一秒十八支箭,短短五秒之內,四波箭矢就這麼飛上天空,形成了一小片密密麻麻的箭幕。
七十二支箭帶著複仇的火焰和憤怒從天空落下,勢能轉化成動能,隻是一瞬間,就有不下三十個狼騎兵被直刺入要害,翻下座狼來。
而不少狼騎兵更是被射中,雖然沒有中要害,但是卻喪失了一部分的戰鬥力。
這群狼騎兵雖然算得上精銳,但到底隻不過是草原族群,為了保持騎兵得優勢,它們放棄了沉重的鐵甲,以皮甲作為防護,隻帶著武器和弓箭,一路上見什麼吃什麼,用絕對的速度成為了最快的斥候,完全不需要後勤補寄的它們被稱為超級兵種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但現在它們沒有鐵甲的問題凸顯無疑。
理論上來說,法蘭西和英國戰爭時期,英國長弓手可謂法國重騎兵的針對性兵種,就算身著重重的厚甲卻仍然有被破甲的可能,這還是外麵穿著板甲,裏麵套著鎖子甲的情況下。
但是身穿皮甲和身穿鐵甲在麵對弓箭的時候可是兩種概念。
若是身穿鐵甲,五百米這種距離力量已經盡了,就算仍然射在身上,頂多是刺入鐵甲之中被鎖子甲卡住,但是換成皮甲的話恐怕就隻能聽天由命了——最好的結果是弓箭直接穿過肉中,留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最多隻需要處理一下窗口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直接遺留在身體裏的話那就有點麻煩了。
不論是一舉一動都要承受著巨大的痛苦。
這種痛苦是喪失戰鬥力的直接來源。
而這七十多支箭雖殺死不到二十人,但是四十多人都直接喪失了戰鬥力,喪失了行動能力。
對方一下子就去掉了六十多人的戰鬥力,奧佩安大喜過望,拔出了彎刀來,一句:“跟我衝啊。”被陳慶之給堵在了喉嚨裏。
陳慶之叫到:“衝什麼衝!給我往右邊回轉!!”
大部分都已經拔出彎刀來的精靈們目瞪口呆的看著前麵兩人就這麼直接往右邊調轉了馬頭。
所謂大部隊行軍的意義就在於你必須跟隨領頭的,如果對方前進,你就要前進,如果對方要後退,你就要後退。
這大部隊可不是容易指揮的一件事情。
所以中國人想出了用音樂來命令部隊。
成千上萬的大規模作戰之中,個人的聲音被降到了最低,鎧甲碰撞的聲音,馬蹄聲,弓箭射擊的聲音,甚至數萬人的腳步聲都能掩蓋某個人的聲音。
所以古代中國以鼓來作為前進的樂器,聞鼓不進者斬!
同時又用銅鑼來作為退後的樂器,聞金不退者斬!
這個金就是銅鑼的意思。
而騎兵作戰其實要簡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