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小的藥量(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如果防治後的收益小於或等於防治成本,那就不合算。怎麼提高防治的經濟效益呢?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做好“兩查兩定”,不達到防治指標不施藥
“兩查兩定”,即是查病蟲數量,定防治田塊;查發育進度,定防治適期。防治指標是通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來的經濟指標,當防治對象沒有達到防治指標時,如果用藥防治,得不償失;隻有當防治對象達到防治指標時候,施藥防治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講究施藥技術
堅持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專治,盡量減少用藥麵積和用藥次數。
(三)選用防效相當、成本較低的農藥
在防效相當的藥劑中,應該盡量選用貨源充足、銷售價格較低,或單位麵積成本較低的品種或劑型,把防治效果好、成本高的藥劑用在最關鍵的時期。如防治水稻螟蟲,每畝用100毫升25%殺蟲雙加蘇雲金杆菌乳劑100毫升混用,與每畝用200毫升20%的殺蟲雙單用的防效相當,但混用的成本要節省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