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十大最著名古建築——趙州橋(2 / 2)

欄板和望柱:從趙州橋的欄板、望柱精美浮雕看,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全橋兩側共設欄板21塊,望柱22根。中間設饕餮、蛟龍欄板5塊,盤龍竹節望柱6根,其餘為鬥子卷葉欄板和寶珠竹節望柱。欄板圖案兩側欄板均在正中,一塊內外兩麵刻饕餮、浪花浮卷葉菡萏。在諸多龍欄板中,以兩側北數第二塊為最。正麵雕左龍夾尾執蓮葉、卷葉、菡萏、飄帶一束,向右龍獻舉,右龍展尾執蓮瓣寶珠一枚,向左龍回敬,二龍相向戲逗,細節真實,畫麵生動,耐人尋味;背麵雕二龍戲水。龍頭口微張開,巨牙微露,龍眼橢圓,眼珠光滑,似能轉動,雙龍對視,極為傳神;腮旁刻龍須一攝,末梢四卷,頸上一簇鬃毛,末端尖俏,龍角微曲,龍耳後背,內壁有葉脈狀弧線,備覺逼真,二龍身上皆無片片鱗甲,刀法細膩圓潤,整體輪廊盡用曲線,極富動感;足分三爪,刻工精細剛勁有力。二龍浮遊於水層,二爪外露,二爪內藏於水,似乎在水下握接。

望柱的雕刻:龍欄板中間和兩側設蟠龍竹節望柱,共12根。長柱身,底為地袱,在地袱之盆唇之間浮雕蟠龍,技法近於龍欄板。盆唇之上連續用鬥形攝頂和覆缽,再加上有竹節4節。與蟠龍竹節望柱相接的是鬥子卷葉欄板,共32塊。欄板下為地袱,地袱與尋杖間設盆唇一道,盆唇與地袱間的華板刻工精細,交錯鑽紋,盆唇之上銘刻鬥子卷葉,葉數為二、三、四不等。從鬥子卷葉的樣式看,與趙縣附近的天龍山、響堂山等石窟中雕刻風格相似。鬥子卷葉欄板中間和邊側有竹節寶珠望柱刻工工整,形式自地袱之上采用竹節,然後連續刻畫盆唇、鬥形攝頂覆缽,頂端是輪廓柔和的單寶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