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裏尋找古建築
正值盛夏,天氣悶熱極了。北總布胡同梁家的四合院裏,一絲風也沒有。徽因和母親正收拾東西,準備第二天全家人一起去香山避避暑熱。因為一大早就要動身,所以提早在做準備。
思成在書桌前整理著圖紙。他有點兒傷風,說話甕聲甕氣的。
一家人正忙著,誌摩來了。他說天氣太熱,晚上做不了什麼事,就溜達到這裏來看看思成、徽因。
徽因、思成放下了手中的事情,高興地和誌摩說著話。誌摩看看攤在桌子上的圖紙和資料,隨手拿起一張寫得密密麻麻的卡片,上麵寫著《詩經·小雅·斯幹》。他拉著腔調念道:“‘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斯飛,君子攸躋……’有意思,怎麼你們又研究起《詩經》了?”
徽因說:“這可能是最早的詠建築的詩。它寫的是周王宮室剛剛落成的情景。那一連串比喻有多巧妙!他說那宮室有的像人抬起腳跟遠望那樣飛簷翹角;有的像箭鏃那樣筆直而有棱;有的壯觀如大鳥展翅;有的如出沒在草叢中的野雞一樣五彩斑斕。最後以君子登臨之樂來讚美這建築物,夠傳神了吧!”
思成接著說:“自古以來,中國的學子士人,看重文章詩詞,喜愛金石書畫,曆史文化精神在詩詞歌賦、金石書畫中得以張揚。惟有建築,被看做是一門手藝,幾千年來,隻是師徒傳授,從不見諸於文章。如今,想把建築作為一門藝術來研究和鑒賞,隻有從這些曆史典章中尋找記載和依據。你沒瞧見,徽因鑽故紙堆已經有癮了。”
誌摩十分感興趣地問:“最早有記載的宮室建築是什麼時候?”
“公元前12世紀。”徽因說,“司馬遷老先生在《史記·殷本紀》中記載,殷紂王的宮室南椐朝歌,北椐邯鄲,皆為離宮別館。”
梁思成找出一張壁畫的拓片讓誌摩看:“這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采桑獵鈁圖’,戰國時期的作品。你看這上麵的宮室建築共分幾室,各室間有立柱,每室各有一門,門扉雙扇。上端有鬥拱承枋,枋上更有鬥拱。你再看這裏,四周似有欄杆,兩端下斜垂線以代表屋簷。從這一希罕的例證就可想見,建築技術在當時已發展到怎樣的水準。可以說,後代建築的基本結構,這時已經成型。”
徽因告訴誌摩,思成打算對各地的典型古代建築以繪圖測量攝影的方法做係統的記錄研究。到時候她要和思成一同去踏勘考察。
誌摩說:“我羨慕你們!既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又踏了青,訪了古,還是賢伉儷結伴同行,真不知是幾世修得的福分!”
思成笑道:“詩人總是善於想象,事實上做這些事恐怕沒有那麼好玩。”
徽因問誌摩最近是否要回上海,小曼身體怎樣。誌摩告訴徽因,他通過朋友的關係,可以免費搭乘南京飛北京的郵政班機,這樣一來可以省錢,二來可以快上許多。隻是時間不能自己安排,完全得隨著航空公司走。
徽因有些擔心地問:“運送郵件的飛機安全嗎?”
誌摩滿不在乎地說;“沒事兒,我坐過兩次了,挺好的。”
大家說起了一連數日的高溫天氣,說也許很快就有一場大雨。
就這麼說著話,天時已晚。誌摩喝光了杯中的茶,起身告辭。他說:“好久沒有這樣痛快地聊過了。”
徽因、思成送他出門,看著他上了黃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