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時珍:點滴養生觀(1 / 1)

李時珍:點滴養生觀

心靈

作者:本刊綜合

李時珍(1518~1593年),字東壁,號瀕湖山人,明朝蘄州人。14歲考中秀才,但此後一連三次科舉失意。於是打消“科舉致仕宦遊之路”念頭,棄儒學醫。在《本草綱目》中,他明確提出:“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故曰:水去則營竭,穀去則衛亡。”他認為一個人的健康長壽,首先取決於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方法。

健康是福,是締造幸福生活的基礎;名人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古今中外,他們的一舉一動牽引著千萬人的目光。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在健康生活方麵也能給我們提供借鑒嗎?“名人與健康”欄目和您一起關注名人健康生活,解讀名人健康秘決。

水:順流水為最佳

在李時珍之前,不少養生家已研究過飲用水,並普遍認為:天是一,地是二,水生於天,穀成於地,人之先天隻是一滴水,所以要以水和穀食為主,以菜肴為佐。水穀中,水滋陽而穀滋陰,因此水最重要。《管子》一書還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者也”,並將水分為“經水”、“枝水”、“穀水”、“川水”和“淵水”。南宋學者賈銘在其《飲食須知》中,又對種種天降水作了界定。如“天雨水,味甘淡,性冷”,“露水,味甘,性涼”,“冰,味甘,性大寒”,而“冰雹水,味鹹,性冷,有毒”等等。

李時珍把江湖水歸為“地水”,並將它分為“順流水”、“逆流水”和“急流水”三種。其中,“順流水”性順而下流,又名甘瀾水;“逆流水”乃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急流水”因湍水上峻急,其性急速而下達。所以,他稱“天水為一”,“地水為二”,認為“地水”不如“天水”好;而“地水”中的江湖水,又以“順流水”為飲用佳品。

食補:鴨肉補虛,羊肉補形

關於食補和食療,李時珍論述很多。如豆芽甘溫無毒,可治濕痹膝痛,五髒不足,脾胃氣結積。壯氣力,潤肌膚,益顏色,填骨髓,補虛損;胡蘿卜,性甘、辛,微溫,無毒,可治下氣補中,利胸膈腸胃,安五髒,令人健食。家禽中,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清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若將鴨肉同糯米煮粥食之,有養胃補血、生津作用,對病後體虛者,大有裨益;烏雞,性甘,微溫,無毒,可治肚痛,心腹惡氣,除風濕麻痹,安胎。家畜中羊肉是大補之物。李時珍說,它能和人參、黃芪媲美;黃芪補氣,而羊肉補形。吃羊肉時,肚子要留有餘地,不可吃得太飽,飽則傷脾壞腹。關於魚類的營養及吃法,李時珍也有諸多論證。如鯉魚性甘,平,無毒,若煮食,可治咳逆上氣,黃疸,止渴。生者,可治水腫腳滿,下氣。治懷妊身腫,及胎氣不安。”

粥:老年人食粳米粥

李時珍提倡老年人食粥。他認為:老人牙齒損壞者多,脾胃功能虛弱,實行粥養最佳。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做粥的原料最好是粳米,因其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氣的良藥。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還寫了胡蘿卜粥的製備與服法:新鮮胡蘿卜適量,切丁,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服用。胡蘿卜甘辛微溫,若經常食用,現代研究看來,可防治高血壓,增強老年人體質。

酒:酒後勿飲茶

至於飲酒,李時珍在其《本草綱目》中這樣寫:“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活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此外,李時珍強調酒後不要飲茶。他寫道:“酒後飲茶傷腎髒,腰腳墜重,膀脘冷病,兼患痰飲水腫,消渴攣痛之疾”。若從中醫陰陽學說來看,飲酒會升陽發散,促進血液循環;而茶苦味,屬陰,主降。若酒後飲茶,必將酒性驅於腎。而腎主水,水生濕,從而形成寒滯;寒滯則導致小便頻濁,大便結燥。所以,酒後不宜飲茶,而應吃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