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3)

401

黃岩人的性格中有非常剛的一麵。比如黃岩人過去喜歡到台州供水大廈辦酒席。某次婚宴中,有一位賓客發現酒桌上自己的名字“大順”被寫成了“犬順”,結果引發一場爭端,最後爭端變成鬥毆,其中新郎的一位客人被打成頭骨、蝶骨骨折,嘴唇縫了七針,險些被打成兔子的三瓣嘴。

402

黃岩的“上輦”(輦者,皇帝坐的車)常被寫成“上研”,我常納悶,為什麼當地人把好端端的皇帝上轎處“上輦”,寫成“上研”?如此風雅的地名,活生生變了味。

403

天台人說自己民風彪悍,可台州最大的武校不在天台,而是在黃岩,叫文武山莊。

404

若幹年前,黃岩是被橘林包圍的城市,若幹年後,橘林成了黃岩城的點綴。

405

長潭水庫是台州人民的大水缸,一到夏天,總有個別不識相的人偷偷在水缸裏遊泳。哼,他想讓台州人民喝他的洗澡水嗎?

406

長潭的胖頭魚出名後,水庫周邊的大小飯店都賣胖頭魚,水庫裏的魚不夠吃,就從別地方的菜場裏買了送到長潭的飯店,混充長潭胖頭魚。

407

椒黃路三區,數路橋的商業氣息最濃,到處都是做生意的人,看上去有點亂。

路橋朋友笑嘻嘻地說:我們路橋不是亂,這叫混搭。

408

在路橋,千萬別以貌取人,以衣取人,那些看上去土裏土氣,穿著隨隨便便,甚至拉著板車的小商小販,很有可能都是千萬富翁。他們開著寶馬747,中飯卻隨意地點上一份七塊錢的盒飯,蹲在店門口,吃得津津有味。

409

路橋人頭腦活絡,好些路橋人趁著路橋撤鎮改區的大好時機,搶先買下沿街一排好幾間店鋪,租給別人,一年租金就可以收個幾十萬。剩下一間,用來賣汽車配件等,自己當老板。

這些老板“包租公”真是勤快,為了減少人工費支出,這些光租金一年就能收幾十上百萬的路橋人,親自扛著貨物進進出出,外人根本看不出這些都是身家上千萬的主兒,還以為是雇來的打工仔呢。

410

單位邊上有一排街麵房,是台州鄉下最常見的那種頂天立地的立地房,房主都是洗腳上岸的農民。有一回我看見一個戴熱帽墩(台州方言,指笠帽)、農民模樣的人,走出街麵房,上了一輛保時捷。

邊上的同事捅捅我,用十分羨慕的語氣說:看到沒有,瞧人家,農民!這款車,280萬!

411

路橋的城市氣質像村姑,路橋人很有錢,以前外地人對路橋這個城市的印象是,“富人住在窮人家”,現在雄心勃勃的路橋人提出,要把路橋打造成“品質之城”,路橋人準備改走淑女路線了。

412

路橋人急於跟世界接軌的一個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路橋人很愛用“國際”二字,什麼國際世貿中心、王子國際大酒店、台州國際大酒店、鑫都國際大酒店,一個小小的經濟型酒店也叫新希爾頓國際大酒店,都打著“國際”的招牌。

路橋還有個黃石公園,跟美國的國家公園同名。

弄堂裏一家很小的洗衣店,叫國際幹洗中心。

413

路橋有各種各樣充滿商業氣息的路名,路兩旁是各種各樣的商店和市場。春天櫻花、紫玉蘭綻放時,給路橋這座商業氣息十分濃重的商貿之城增添了很多浪漫的氣息,春天的路橋有了幾分“剛性的柔軟”。

414

某美女主持人到路橋主持某場晚會,晚上,當地的土豪請她搓麻將,在牌桌上放水給美女。美女主持贏了大把錢,心情大快,發自內心地讚歎:路橋真是個好地方啊!路橋人真大方啊!

415

中國最早的小商品市場出現在路橋,它也是中國專業市場最密集的地方。

路橋“無街不市,無巷不販,無戶不商”,這裏有中國日用品商城、小商品批發市場、浙東南副食品市場、中國建築裝飾城、路橋機電五金城、台州電子數碼城、家具城、浙江方林汽車城、富仕廣場等。

路橋有近百個專業市場,生意旺得不得了,別看它賣些針頭線腦、螺帽螺栓之類不起眼的東西,那些位置好一些的攤位,一年租金就要80萬,一個四五平方米的攤位,竟然可以賣四五百萬。

416

十多年前,浙江最火的市場就是路橋小商品市場,那時各路領導但凡要考察市場,必到路橋來,連義烏都過來學路橋。

說到義烏,路橋人心緒複雜,義烏現在是國家的第十個經濟特區,不過當初,路橋的小商品市場比義烏出名多了。那時候,經常有一批批的義烏領導來路橋考察小商品市場,現在,是路橋人到義烏考察那裏的市場。風水真是輪流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