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和對手一起演雙簧(1 / 2)

魏延高翔等人聞知街亭已失,急忙與敗退下來的王平合兵一道,想要收複街亭。而魏兵曹真郭淮一路,聽說司馬懿張郃這路建了大功,急忙出兵前來搶功,正好迎頭碰上魏延等人,一陣廝殺,魏延等再度潰敗。

司馬懿躊躇滿誌,命令張郃直取西城。這西城雖是偏僻小縣,卻是蜀兵屯糧之地。司馬懿的判斷是,如果能夠奪下西城,那麼南安、天水、安定這三郡就能失而複得。

再說諸葛亮剛剛收到王平送來的安營圖,打開一看,拍案大驚道:“馬謖這個匹夫,竟然如此坑陷我軍!”諸葛亮立即想派人去把馬謖換回來。

長史楊儀在側,看到諸葛亮大驚失色,十分納悶,覺得諸葛軍師近來全然沒有了往日談笑殲敵的灑脫,不由追問緣故。

諸葛亮說明緣由,楊儀主動提出,自己可以去替換馬謖回來。諸葛亮同意,隨後畫好安營之圖,對楊儀交代清楚。

從安排楊儀去替換馬謖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諸葛亮確實是慌了手腳,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了。楊儀也不過是個參謀人員,也沒有獨當一麵的實戰經驗,且智謀不如馬謖。雖然諸葛亮畫好安營圖給他,但前線戰勢,絕非靜止不變,一旦出現變數,諸葛亮畫的安營圖就形同廢紙。楊儀又怎麼能掌控住瞬息萬變的局麵?諸葛亮其實根本不用派人去替換馬謖,隻需派人傳令,將馬謖就地撤職,令王平為主帥,就足以應對了。諸葛亮明知王平之能,卻隻讓他擔任副職,這樣的用人確實大有問題。

楊儀正要動身,探馬報來,街亭已經失守!

諸葛亮跌足長歎道:“大事已去啊!都是我的錯!”諸葛亮任用馬謖的僥幸心理終告破產。但他也有很可貴的一點,那就是直接承認是自己犯了錯,而沒有為自己文過飾非。

諸葛亮終於清醒過來,分撥各路人馬,準備撤退。分派已定,諸葛亮自引五千人馬,去西城搬運糧草。但他沒有想到,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正在向西城撲來,而諸葛亮已經將所有的大將已經分派出去,身邊隻有幾個文官。就連五千士兵還分了一半運糧走了。

眾人皆驚!諸葛亮登上城牆一望,隻見遠處塵土衝天而來,情勢萬分危急!

諸葛亮淡然一笑,在這危急關頭,他排除了一切雜念,自信、冷靜、雍容再度回到了他的身上。

諸葛亮吩咐,將所有旌旗全部隱藏好,士兵們在城內藏好,不得隨便出入,高聲言語。同時,大開四座城門,每一城門派二十個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魏兵到了之後,不可擅動,不得驚慌。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頭戴華陽巾,帶了兩個童子,攜琴一張,來到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司馬懿前軍到了城下一看,見到如此情狀,大吃一驚,均不敢輕舉妄動,立即飛馬去報司馬懿。

司馬懿聞報後,笑而不信,但還是命令三軍停步,待自己上前探看後再做計議。

司馬懿靠近望去,隻見諸葛亮端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左邊一個童子,手捧寶劍。右邊一個童子,手執塵尾。香霧嫋嫋,琴聲悠悠。城門之下,二十多個百姓,低頭灑掃街道,旁若無人。

司馬懿立即決定,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兩個字:撤退!

司馬昭看了,笑著對司馬懿說:“莫非是諸葛亮手中無兵,故弄玄虛?父親為什麼不試著進攻一下,為什麼要立即撤退呢?”

司馬懿立即喝道:“你懂什麼?!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來不敢弄險。今天他極為反常,打開城門,必有伏兵。我兵若進,就中了他的計了!”

諸葛亮見司馬懿退去,會心一笑。

眾人無不駭然!紛紛來問諸葛亮:“司馬懿是魏國名將,深通兵法。現在他帶著十五萬精兵前來,為什麼見了丞相彈琴,就立即退兵了呢?”

諸葛亮微微笑道:“這個人料定我一生謹慎,從來不肯冒險。突然見到這副情形,必然擔心我城內設有伏兵,所以會立即撤兵。”

眾人無不歎服,齊聲讚道:“丞相之機,真是神鬼莫測啊!如果是我來做決定,必然是立即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我們隻有兩千五百軍馬,如何和他十五萬大軍抗衡?如果棄城而走,肯定會被司馬懿抓住了。所以,隻能用疑兵之計來迷惑他。”

諸葛亮的說法和司馬懿的說法紋絲合縫。但其實,無論是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還是諸葛亮的下屬,都上了他們的當了。實際上,這一幕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合演的一出雙簧戲。也就是說,這不應該被稱為“空城計”,而是應該稱為“空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