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與背叛的朋友再握手(2 / 2)

諸葛亮話裏的意思很明白了。掃平南蠻不過啟動戰爭的一個開始。而且,諸葛亮的理由讓人無法反駁的,一切以先帝的名義進行。

在諸葛亮麵前,劉禪從來就沒有擁有過話語權。劉禪隻好說:“我年幼無知,不堪決定大事。請相父自己斟酌而行吧。”

對於熱衷於政治的人來說,戰爭可真是一樣好東西。不但可以利用戰爭的名義來獲取最大的控製權,也可以利用戰爭的結果來揚名立威。當然,這也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確保這場戰爭是能夠戰而勝之的。

南蠻,到底不過是疥癬之疾,諸葛亮的親征,勝利當然是有保障的。

諸葛亮就此出兵,率大軍來到益州。

高定遣不講鄂煥來戰,被蜀軍先鋒魏延輕鬆擒之。

要攻破一個聯盟,最好的辦法就是分化。而要分化,隻要做到對聯盟的不同組成個體區別對待,然後讓這種區別廣為人知即可。

諸葛亮深諳這套手法。鄂煥被擒之後,諸葛亮立即吩咐鬆綁,設宴款待。一個無名的叛軍之將被擒之後,竟然受到了蜀漢大丞相的如此禮遇,實在是出乎鄂煥的意料。鄂煥十分感激。

諸葛亮問明他是高定的部將後,說:“我知道高定是忠義之士,隻不過被雍闓胡言亂語說動罷了。我今天放你回去,告訴高太守早日歸降,免遭大禍。”

高定的運氣真是好。如果是雍闓或朱褒的部將被擒的話,這兩人中的一人也將成為忠義之士了。而忠義之士的一時糊塗顯然是可以原諒的。

鄂煥回見高定,訴說諸葛亮不殺之德。高定也有所觸動。而雍闓聽說鄂煥被擒後被放回,急忙來了解真情。

雍闓說破這是諸葛亮的離間之計,但高定半信半疑。可見這個聯盟本來就非無縫之蛋,諸葛亮要下嘴叮上一叮也就不難了。

雙方再度交戰。魏延再勝,擒獲高定、雍闓部下士兵無數。諸葛亮故意令人問話,區別開來。並揚言凡高定部下,全部免死,善待後放回,而雍闓部下則要盡數處死。雍闓部下得知後,紛紛偽稱高定部下。諸葛亮故作不察,也全部放回。

諸葛亮又故意宣揚雍闓已有降意,要殺高定、朱褒來投。高定聞之後,在驚疑不定中令鄂煥將雍闓殺了,帶著其首級來投諸葛亮。

這個時候,“諸葛三寶”中的第三件法寶再次登場。諸葛亮對高定大聲喝道:“你是來詐降的!這個首級也不是雍闓的首級。我用兵半生,善用詭計,你這點小伎倆怎麼能騙得過我?”

諸葛亮此舉就是針對高定的忠誠度進行激將。

高定誠心來降,當然要為自己力證清白。高定說:“如果丞相有證據證明我是來詐降的,我雖死無憾!”

諸葛亮從匣子中取出一封信,給高定看,說:“朱褒已經派人來投降了,說你與雍闓是生死之交,怎麼可能一夜之間就殺了他來投降?所以,我知道你是詐降。”

高定大聲叫屈,說:“朱褒是行反間之計,丞相切不可相信!”

諸葛亮火上澆油,說:“我也不能聽信你一麵之詞,你敢和朱褒會麵以辨真假嗎?”

高定受激,說:“丞相不必心疑,待我引本部兵馬去擒朱褒來見丞相,你就知道我是真心來降了!”

諸葛亮要的就是這個結果,當下就說:“如果這樣,我就不懷疑了。”

高定也不想一想,如果諸葛亮真的懷疑他的忠誠,還會縱虎歸山,讓他率本部兵馬而走嗎?

高定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更為了證明諸葛亮當初沒有看錯自己(諸葛亮曾經說過,高定乃忠義之士也),當即領兵將朱褒斬殺。

高定獻上朱褒的首級。諸葛亮哈哈大笑說:“這是我故意激你殺此二賊的啊。”自得之情,溢於言表。炫耀真是人的本性。當年楚霸王所說的“富貴而不歸故鄉,如衣錦晝行”真是一句千古名言。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公之於眾,以博得眾人的欽佩與崇拜的。諸葛軍師也未能免俗。

高定聽了之後,未免心情複雜。但好在他運氣著實不壞。叛亂三雄中,另兩人都死於他手,隻剩下了他一人。諸葛亮於是任命他為太守,鄂煥為衛將,鎮守益州。高定果真如諸葛亮所言,成了一個忠義之士。而這一切,其實純屬偶然。

……

心理感悟:改變命運的往往是偶然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