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和兄弟翻臉的理由(2 / 2)

果然不出諸葛亮所料,無論龐統、法正、張鬆等人如何勸說,劉備總是不願對一片赤誠的劉璋下手。正好張魯來犯,劉璋就請劉備率本部人馬去葭萌關鎮守。劉璋部下苦勸要防範劉備作亂,劉璋隻好再令大將楊懷高沛二人在涪水關把守,牽製監督劉備。

劉備在葭萌關,進退兩難,心情十分鬱悶。龐統的心情比他還要焦急百倍。當初信心滿滿,想要為劉備奪得西川,並以此大功來與諸葛亮平起平坐。但現在卻坐困愁城,無計可施。

正在此時,曹操再度起兵攻打孫權。劉備十分擔心。如果曹操擊敗孫權,必然趁勢要攻取荊州。反之,如果孫權擊退曹操,也必將賈其餘勇來進攻荊州。劉備已經萌發了退回荊州的想法。

但是,善於奇謀的龐統卻從中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就是龐統,他就是能夠從人所不能的角度,看到哪怕是負麵信息背後的積極因素。

龐統看到了什麼機會呢?

劉備深深受製於仁義道德的約束,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此前都不能讓毫無顧忌地掙脫這一約束。但是龐統卻找到了一個極為巧妙的辦法,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

龐統對劉備說:“主公無須心急,有諸葛亮在,荊州不會有大事。我們不必急著撤兵。但是,我們花了這麼大的代價來幫劉璋,也不能白白而來。現在我們的大本營告急,不如向劉璋借兵,回師去戰曹操。”

人總是活在互惠的光芒之下的。實惠者對於受惠者必然有一種潛在的回報預期。所以,盡管劉備入川目的不純,但他出於維護自我形象的需要,無論是在表麵上,還是在內心深處,總是認為,自己確實是來幫劉璋的。那麼,現在,反過來讓劉璋給自己幫個忙,也就無可厚非了。

所以,劉備欣然接受了龐統的建議。龐統隨即提出,向劉璋借精兵三萬,軍糧十萬斛,以及其他大量的軍器雜物等。

龐統的這個要求,實屬獅子大開口。劉備入川時帶來三萬兵馬,現在反過來向劉璋借兵三萬,從對等法則來看,也還說得過去。但十萬斛軍糧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斛即石,一斛為十鬥,十萬斛軍糧大致相當於一千萬斤。再加上其他的物資,這個要求確實很過分。

但這是龐統有意為之。龐統期盼的就是劉璋的拒絕。

沒想到,劉璋確實是個仁者,他深感劉備此前援手之力,準備如數答應劉備的條件。所謂仁者無敵。確實不假。如果劉璋真的這樣做了,一定可以保住西川。劉備提出了這麼過分的要求,竟然都得到了滿足,劉璋可以說是仁至義盡了,劉備就說什麼也撕不下道德的麵具了。龐統也就徹底無計可施了。但是,做仁者一定要貫徹到底。如果首鼠兩端,那麼就是仁者無底了,會輸得連底褲都沒有了。

劉璋手下的黃權、劉巴等人紛紛抗議,劉璋耳朵根一軟,就又聽從了他們的意見,隻同意借給劉備老弱殘兵四千,軍糧一萬斛,其他軍器雜物少許。這個數字是劉備要求的十分之一左右。看起來,黃權劉巴是給劉璋省了錢,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省了芝麻,丟了西瓜,最後劉璋不得不把整個西川交給劉備。

劉備得知後,勃然大怒,破口大罵道:“我費心費力,來我你破敵,如果我家有難,你竟然吝惜財物!”當即把劉璋的回信撕破,將劉璋的使者趕了出去。

龐統暗暗得意,因為劉備已經完全按照他的預先謀劃,痛快淋漓地打開了心結,光明正大地與劉璋撕破了臉皮!

……

心理感悟:把朋友塑造成敵人,難於把敵人轉化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