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範的話說到劉備的心坎裏去了。對於劉備來說,妻子不過如衣服。以他的身份,要找幾件衣服哪裏是什麼難事呢?他根本不會為了江東的這件“衣服”而甘冒大險。但是,如果江東的這件“衣服”能夠讓他安身立命,成就基業,那這件“衣服”的價值就不一樣了。劉備和孫權,都是傑出的政治人物,他們對事物的考量,從來都是以政治利益的得失為標準的。
劉備正要答應,突然又起了一個疑問。畢竟這件事來得蹊蹺,老謀深算的劉備還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問道:“這件事吳侯知道嗎?”
說實話,劉備這個問題充滿了疑問,但呂範的回答非常之妙。呂範哈哈一笑,反問道:“吳侯不知道,我怎麼敢造次前來作伐?”並順勢提出:“皇叔不必生疑,就請往江東一行!”
呂範的後半句話說得正是時機。前麵說過,劉備是可以許而不往的。但呂範用反問闡清來劉備的疑問後,立即發出了邀請。如果劉備加以拒絕,就說明劉備還是不夠信任或是太過膽小。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有傷劉備臉麵的。所以,當呂範抓住時機,明確發出邀請後,就將“成親”與“過江”兩件事連為一體,合二為一的。而本來劉備是可以將其一分為二,得大利而不冒絲毫風險的。
劉備知道自己錯過了最佳時機,但又不能反悔,隻好另找理由婉拒,以確保自己的安全。這並不是什麼難事,要知道,劉備的機變也是天下無雙的。
劉備說:“好是好。可是我已經年過半百,頭發斑白。吳侯之妹,正當妙齡。恐怕我是配不上她啊。”
但這個理由還是有些牽強。在當時,老夫少妻,一夫多妻是很平常的事情。呂範隨口幾句就再次阻攔了劉備的婉拒。
劉備想想,還是等和諸葛亮商量之後再做定奪吧。於是,吩咐呂範先去安歇,明日再來商定。
諸葛亮早已在屏風後聽個明白。他知道,這件事實際上就是周瑜和自己的較量。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正是春風得意馬蹄輕的時候,也是自信心最為高漲的時候。所以,諸葛亮一定會采用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的做法——你周瑜敢拿主公之妹的婚姻冒險,我就敢拿主公本人的安危冒險!
諸葛亮可以勸劉備拒婚,也可以勸劉備不過江,但要想徹底擊潰對手的自信與尊嚴,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按照對手設定的遊戲規則和遊戲程序來擊敗對手。所以,諸葛亮決定安排劉備過江成親。
諸葛亮非常有信心,讓劉備平安過江,也讓劉備平安回荊州。因為,事物都是有兩麵性的。你周瑜可以利用親情來增加可信度。我諸葛亮就可以利用親情來確保安全感。
但是,諸葛亮的這番心思卻不能完全對劉備說明。劉備雖然知道成親對自己有好處,但還是不想孤身入險地,拿自己的安危開玩笑。
要想讓劉備如自己之安排,如周瑜之所願過江,諸葛亮就得先消除劉備的疑慮。這對諸葛亮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諸葛亮的自我神化、自我偶像化的運作已經基本成功。劉備陣營上下,對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未卜先知的高超能力已經深信不疑。為自己建構這樣的形象標簽固然不易,但建構好之後的運用卻是一本萬利,無望而不利。
所以,諸葛亮說:“我剛才算了一下,得到一個大吉大利的卦。主公但去無妨。”
劉備還略有些疑慮。諸葛亮哈哈大笑(這也是自信的一種表達方式),說:“這雖然是周瑜之計,但哪裏能出乎我的意料?!我隻要略施小計,就可以讓周瑜一籌莫展。吳侯之妹就此歸屬於主公,荊州也是萬無一失!”
劉備放下了心,當即安排孫乾先與呂範一起去見孫權,自己隨後動身去江東成親。
……
心理感悟:當其他人都把感情當工具的時候,你隻要把感情當感情,反倒成了最好的反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