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周瑜,一直在帳中等待風起,左看也沒動靜,右看也沒動靜,就對魯肅說:“我還是太相信諸葛亮了。看來他是沒有借來東風的能耐的。”這倒也是周瑜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到了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動,旗幡搖動,周瑜出帳一看,東風竟然真的刮起來了!
周瑜這已經真是非同小可!他對諸葛亮的態度就在這一個瞬間又起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周瑜駭然想到:“諸葛亮竟然真的能夠呼風喚雨。這樣的人,勝過我太多了。如果留著他,以後東吳就沒有寧日了!”
你可以比別人強,但如果你強悍地讓別人一點機會,一點希望也沒有,你就會遭到因你而徹底絕望之人最慘烈最卑鄙的暗箭!
殺掉諸葛亮就此成了周瑜此刻最重要的大事。夢寐以求的東風雖然已經刮起,但周瑜沒有先忙著部署軍事,而是先命令徐盛丁奉二將率領二百兵士,趕到南屏山七星台,拿住諸葛亮,不問長短,殺了再說。
徐盛丁奉趕到,諸葛亮卻早已腳底抹油開溜了。徐丁二人打聽清楚諸葛亮已經乘船離開,連忙也上船追趕。
徐盛吩咐扯起風帆,一路緊追慢趕。遙遙望見前麵一船,正是諸葛亮所乘之船。
徐盛大聲呼喊:“軍師別走,都督有請?”
諸葛亮出來站在船尾,大聲回應道:“請二位將軍回去告訴都督,東風已起,好好用兵。我先會夏口,他日再相見。”
諸葛亮見徐盛丁奉二人全副武裝,這才知道周瑜是派人來殺他的。說實話,這一點倒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這一事件對諸葛亮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諸葛亮對周瑜的看法。
此前,雖然周瑜屢次為難他,要“光明正大”地害他,諸葛亮都覺得是在正常的、可接受的範圍之內。大家各為其主,諸葛亮自己也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去東吳的。但諸葛亮這一次卻被深深地傷害了,也被深深地激怒了。
諸葛亮認為,不管怎樣,東風是他“借”來的,他的功勞是大大的。現在周瑜不但沒有感謝與表示,竟然還派人來殺自己。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就在這一刻,諸葛亮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用最解恨的方式來“回報”周瑜!絕不手軟!
諸葛亮向來是個謹慎的人,他在東吳的這一段經曆是他一生中唯一的冒險經曆。但就在這一次冒險結束的時候,諸葛亮還是做了最謹慎的安排。
這一艘來接他回去的快船上有一個人,一個足以讓徐盛丁奉膽寒的人。這個人就是趙雲。現在看來,讓趙雲來接人,真的沒有浪費人力資源。
徐盛丁奉還待追趕,趙雲站上船尾,拈弓搭箭,大聲叫道:“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奉命來接諸葛先生。你若再來追趕,我箭上可不長眼睛!要是一箭射死了你,顯得兩家失了和氣。你且看看我的手段!”
話音剛落,一箭怒射,正中徐盛船上的拽蓬索!
徐盛丁奉聽過趙雲的威名,再也不敢追趕,隻好回去向周瑜彙報。
周瑜一時也顧不上這件事了,時不再來,時不可失,他立即開始部署,對曹操發起總攻。
赤壁火起,英雄縱橫了半世的曹操,就這樣被一把火燒敗!
而諸葛亮回到夏口之後,也開始了部署。此時的諸葛亮和去東吳之前的諸葛亮已經大不一樣了。他已經有了足夠的威信和自信來麵對劉備手下的這幾個虎狼之將了。尤其是關羽,諸葛亮覺得是該收服他的時候了。
諸葛亮決定,這一次,不但要坐收曹操的漁利,而且還要借這個機會,讓關羽對自己心服口服。
諸葛亮心裏又在浮現其那首出山之前經常吟誦的《梁父吟》:
“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晏子,他差得有點遠了。這麼好的三個勇士,用兩個桃子就殺掉了。以後國有大事,又到哪裏去找勇士呢?
……
心理學家感悟:故弄玄虛是最好的自我神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