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空手套白狼的本事(1 / 2)

諸葛亮最清楚曹操兵力和實力的強大,那麼,他為什麼還是自信滿滿來到東吳,想要憑藉一己之力為劉備贏得立身之基呢?到底是什麼讓他底氣十足呢?

以弱勝強,不能憑空而勝,必須借助外界的資源。這一點諸葛亮深有體會。此前他能兩次擊敗曹兵,就是借助了火攻之威。這正是諸葛亮的拿手好戲,這一次也不例外。所以,諸葛亮的戰略考量始終是圍繞著“火燒曹兵”而展開的。

火需借風勢。時值隆冬,刮得是西北風,而曹操在北岸,在南岸放火隻能燒了自己,而不能傷曹操分毫。諸葛亮對天氣進行了仔細的研算,算出了有兩次異常天氣可供利用。一次是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的風向逆轉,刮東南風。另外一次則是這之前的濃霧天氣。

刮東南風時當然可以進行火攻。但濃霧天氣也可以用於發起進攻,趁曹軍不備,慌了手腳,亦可以獲勝。但霧攻總是沒有火攻厲害,畢竟曹操有八十多萬人馬,如果不借助火攻,是很難加以消滅了。

最終,諸葛亮決定取“火”而舍“霧”。實際上,諸葛亮空手出征,所能憑藉的資源就是這兩次異常天氣。這是他最大的秘密,決不肯告人。

很多人以為,宣揚諸葛亮有預測天氣的能力隻是小說對他的神化。其實不然。我記得看過一本邵偉華先生寫的周易與預測方麵的書,裏麵提到1984年9月17日,身在西安的他預測北京10月1日至10月10日的天氣,結果測對了7天。而邵先生所用的就是古老相傳的周易卦術。所以,諸葛亮能夠提前預測天氣並非不可能。

大霧之日如何利用,諸葛亮本來還未想好。因為如果一利用,就可能導致刮東風時不能盡情“故弄玄虛”,增加自己的神秘感,諸葛亮本擬棄而不用。但現在周瑜用造箭這麼一逼,諸葛亮急中生智,立即想到了可以利用大霧做一做文章。

諸葛亮最是精通“光暈效應”之道,既然要利用霧天了,那麼他必定會充分地開展“故弄玄虛”,以塑造自己的神鬼莫測的高大形象。

諸葛亮說:“兩軍即將交鋒,十日恐怕太長,可能會耽誤大事。”

周瑜一陣狂喜,以為諸葛亮自己往槍口上撞。但往往是這種時候,最需要做一下逆向思考。事情太順利了,反而往往隱藏了未知的消極因素。

周瑜問:“先生認為幾天可以完成?”諸葛亮知道三天之後必起大霧,就說:“隻需三日即可。”

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但周瑜一廂情願地認為諸葛亮主動鑽進了自己設下的光明正大殺他的圈套。

周瑜當即和諸葛亮定下了軍令狀。諸葛亮辭別而去。

如果你是周瑜,此刻你會怎麼想?諸葛亮必然是強撐麵子,然後尋機逃跑。如果是這樣,周瑜倒也不是非殺他不可。因為第一,諸葛亮主動認栽,丟了麵子。周瑜的麵子就找回來了。第二,諸葛亮跑了,抗曹的勝利果實也就沒資格分享了。東吳可以獨家享用。這正是周瑜想要看到的局麵。

如果周瑜不是這樣的想法,諸葛亮就死定了。

周瑜還是照方抓藥,派魯肅去看諸葛亮的動靜。說起來,魯肅其實成了這兩人鬥智的重要工具,沒有魯肅,信息根本不可能流動、變化,也就根本不可能進行智力交鋒。

魯肅來見諸葛亮,埋怨他自尋死路。諸葛亮卻說:“我明明吩咐你不要將我的話告訴周郎。但是你偏偏不聽,結果惹急了他。現在故意要將我置於死地。就是你把我推進了火坑!”

臨時抱佛腳是抱不到的。諸葛亮前麵埋下的伏筆發揮了作用。這一番話讓魯肅內疚不已。這就像他欠諸葛亮一個恩惠沒還一樣,當諸葛亮向他提出要求時,魯肅是無法拒絕的。這也是無處不在的“互惠原理”的作用。

諸葛亮說:“三天造十萬支箭,真是駭人聽聞。我必死無疑,還望子敬救我一命。”

魯肅說:“你已經立下了軍令狀,我怎麼救你呢?”

諸葛亮說:“我隻要你借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配三十名軍士,船上用青布為幔,每船還要稻草束一千個。三天後,我請你到江邊看箭吧。”

魯肅的第一反應是諸葛亮雖然嘴還是硬,但總之還是要借船開溜了,之所以借二十隻船,就是為了布疑兵之陣。魯肅內心歎了口氣,心想:“諸葛亮,你雖然足智多謀,但還是鬥不過周瑜啊。”

諸葛亮還說:“子敬,這次你可千萬別告訴周郎了。否則我的妙計就不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