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讓諸葛亮早點來見他,也是想早點了斷這樁事情,以便留出充分的時間來備戰。
魯肅哪裏知道,急衝衝地跑去請諸葛亮。周諸魯三人見麵,分賓主落座。
魯肅不知周瑜意圖,急著發問:“將軍意欲何為?”
周瑜一本正經地說:“曹操勢大,不能力敵。我早已打定主意,明天麵見吳侯,就勸他遣使納降。”
魯肅根本沒想到周瑜會說出這種話來,愕然道:“君言差矣……”嘰嘰咕咕說了一大通。周瑜隻是微笑不語。
諸葛亮一看這架勢,早已心知肚明。但他也是沒有退路的,他平生第一次甘冒大險,孤身前來,不分點好處不絕對不會打退堂鼓的,而且好處小了也不行。
但他該如何破解周瑜的“逐客之計”呢?
笑,唯有冷笑,能夠贏得主動權。果然,諸葛亮一冷笑,周瑜就受不住了,連忙問:“先生何故哂笑啊?”
其實周瑜要是沉住氣,管他諸葛亮是冷笑還是熱笑,置之不理,諸葛亮就一點機會也沒有了。但諸葛亮也判定周瑜是受不了別人的冷笑的。因為驕傲已經溶入了他的血液之中,周瑜明明知道自己揚言投降是裝出來的策略,但他還是受不了別人對他的言行的負麵表示。周瑜覺得,自己的才華勝過任何人,要是自己被愚蠢的他人(也包括諸葛亮)誤認為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他的自尊心是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所以,周瑜會發問。但是,他沒料到,眼前的這個人,並不是因為愚蠢到看不出他的真實意圖而發笑,而是因為深刻窺知了他的內心活動而故意發笑以引蛇出洞。
如果諸葛亮出言不遜,周瑜就可借題發揮,就其驅逐出境。但他怎麼也想不到,諸葛亮竟然會“真心擁護”他的主張!
諸葛亮說:“我不笑別人,專笑魯子敬不識時務啊!”
魯肅再度愕然。麵前的這兩個人,都是他十分佩服的精英人才。但他們今天的說法卻讓魯肅無所適從。
魯肅不解地問:“諸葛先生,我怎麼個不識時務了?”
諸葛亮徐徐答道:“曹操極善用兵,即便孫臏吳起複生,也不過如此。天下英雄莫能當之。公瑾主張降曹,可以保妻子,可以全富貴。真是高見啊!”
魯肅大怒,說:“諸葛先生,你怎麼變了一副嘴臉?剛剛還勸我家主公迎戰,怎麼這會兒又要勸我東吳投降了?”
諸葛亮卻不理他,自顧自地說了下去,當然是衝著周瑜說的。諸葛亮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並不需要牽羊備酒。隻要派一個文官,一葉扁舟,送兩個人到曹營。曹操一看,必然立即退兵。江東可保也。”
周瑜以為諸葛亮惱羞成怒了,故意說要將孫權和周瑜兩人送去曹營。孫周是江東首腦人物,這兩個人送到了曹營,曹操當然是心花怒放要退兵了。
周瑜先是一怒,隨後又是一喜。怒的是諸葛亮竟敢當麵戲弄自己,喜的是如果諸葛亮真敢這麼說,自己就有理由大光其火,不但可以毫不客氣將他趕走,甚至可以砍了他的頭。
諸葛亮這麼謹慎的人,就算是冒險,也是經過精心籌劃的。如果沒有把握,如果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他會這麼說嗎?他會給周瑜留下這麼大的把柄或漏洞嗎?
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
這兩個人肯定不是孫權和周瑜,而是另外的兩個人。但是,諸葛亮還不會這麼痛快就報出這兩個人的名字,他還要吊一吊周瑜和魯肅的胃口。最重要的是,他還要再鋪墊烘托一下氣氛,否則他將要使用的計策的效力就沒有那麼霸道。
諸葛亮將要使用的計策是“壞心情策略”!
……
心理學家感悟:人往往不是失敗於對手,而是失敗於自己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