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得知真情後,連忙向黃承彥打聽是否見過諸葛亮。黃承彥卻說:“平日裏諸葛亮閑遊天下,我也是想趁雪天來探看我的女兒和女婿啊。”
要見諸葛亮一麵是何等之難啊?連他的老嶽父都要趁著雪天過來,才有可能遇見。這樣的人,哪裏會是一般人呢?
劉備心裏對諸葛亮的崇敬又更增添了幾分,決定自己必須以最虔誠的心意,最謙虛的姿態,最崇高的理解以及最優厚的待遇再一次來延請諸葛亮!
劉備回到新野,轉眼已經是新春了。劉備找來卜者,精心選了一個良道吉日,提前齋戒三天,薰沐更衣,這才準備鞍馬車仗,要再往臥龍崗延請諸葛亮。
劉備的這個舉動,終於把關羽惹惱了。此前兩次,都是性格魯莽的張飛在發牢騷。但劉備對諸葛亮的如此重視,終於讓關羽按捺不住了。
關羽和張飛一齊說:“兄長已經兩次前往茅廬求見。這個禮節已經過來。我想必然是諸葛亮徒有虛名,內無實學,這才故意躲避不敢相見。兄長你為什麼還是執迷不悟呢?可不要上了這個村夫的當啊?”
劉備道:“兄弟,你熟讀《春秋》,怎麼就不明白這個道理呢?你難道沒聽說過齊桓公去見東郭的一個農民的故事嗎?齊桓公貴為一國諸侯,為了見這個農民就去了五次。更何況我是要去見諸葛亮這個大賢人呢?”
關羽有些酸溜溜地說:“看來大哥真是把他當成輔助周文王的薑太公了。”張飛卻直言快語道:“哥哥,你這樣就錯了。我們兄弟三人縱橫天下,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啊。何必一定要把這個村夫當成大賢人?這次不須哥哥去了,兄弟我去,隻要用一條麻繩就把他綁來見你了。”
這兩個人戳穿了劉備內心的“天機之秘”,劉備唯恐他們褻瀆天機,讓自己對機運的控製力失效,立即怒道:“你們兩個不要胡言亂語!你們難道沒聽說過周文王身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親自去渭水之畔謁見薑子牙?薑子牙獨自釣魚,根本不顧文王,文王侍立在他後麵,等到太陽落山了也沒有去意,這才感動了薑子牙。薑子牙也就幫助周文王開創了八百年的天下。周文王如此敬賢,何況我等乎?兄弟不要太過無禮啊。”
關張這才無語,跟著劉備第三次前往隆中。
為什麼關羽張飛會對諸葛亮的“不情願”策略心生反感,而劉備卻樂此不疲呢?
實際上,在諸葛亮的精心籌劃下,劉備已經不知不覺掉入了一個“行為陷阱”。
這個行為陷阱就是“投入陷阱”
馬丁·舒比克在1971年設計了一個“拍賣1美元”的遊戲。在遊戲中,1美元被拍賣給出價最高的人。這個遊戲有四條規則:
第一,拍賣進行時,參與者之間不得有任何交流了。
第二,價由5美分開始,每次隻能加5美分。
第三,出價最高不超過50美元。
第四,出價最高的前兩名都必須付出他們的拍賣價,但這1美元隻能付給出價最高的人。
那麼,參與遊戲的人願意為得到1美元而付出多少錢呢?
實驗的結果是,拍賣者永遠隻賺不賠,盡管他付出了1美元,但他總是能得到好幾美元的回報。因為參與拍賣的人(特別是價格最高的前兩位)往往願意用好幾倍的價格來拍到這1美元。
這個遊戲從它被設計出來的幾十年間,幾乎從未失手。一旦你投入了,你就不會輕易放棄了。而當你投入地越多,你就更加難以放棄。人們總是願意用幾倍於1美元的價格來得到1美元。這就是投入陷阱。
投入陷阱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你投資的公司虧損了,你往往會追加投資,以求扭虧為盈。你買的股票跌了,你很難心甘情願地“割肉”退出,反而會追加購買,以期反彈……
劉備也是這樣。他為了延請諸葛亮,二訪而不遇,五次認錯人,其付出的心力之巨大,已經很難計算衡量了。在這種情況下,劉備隻能選擇“追加投資”,繼續這一進程。反之,如果像關羽張飛所說的那樣知難而退,那才是所有的付出都成了淹沒成本,永遠沒有翻本的機會了。
……
心理學家感悟:人們往往陷入為得到而得到的誤區,甚至不再考量付出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