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山(1 / 3)

大理寺的捕快青年雖然武功不錯,但是假捕快們的鏈子索剛好是他的克星,他快速的身法在剛柔並濟的鏈索陣中根本得不到發揮。而且看他們配合默契,一招一式之間,接連無縫,進出有序,捕快青年才在鏈網中鬥了片刻,身上的衣裳已經被劃破數道口子,青色的衣裳上血痕累累……

“小兄弟,你們且先停手,我有話對你說!”祝明山坐在青年的符陣運功了片刻,仍是氣力不支,但見青年漸落弱勢,心中暗暗作好了打算,急忙將青年喚來。

“由得你去,識相的就將那大人、小孩放來,我們便不再與你計較,否則你們也不能安然的離開這裏。”假捕頭倒是沒有乘勝追擊,他看這青年可以在他們鏈索陣中纏鬥那麼久,心知以死相拚的話,青年自然會死,但他們這邊也討不了好。

青年朝地上吐了口唾沫,表明心意,便退到符陣旁,祝明山似乎才向朧月叮囑完什麼,見青年來了,便道:“小兄弟身為大理寺的捕快,往蜀地去,是有什麼公幹嗎?”

青年愣了一下,不知道祝明山這麼問是何意,但還是實話實說道:“並未有公幹,隻是受人之托,將這位小公子送到劍閣……”

聽到青年說到劍閣,祝明山喜出望外,激動地咳嗽幾聲,心想竟然得來全不費工夫,麵色欣喜道:“小兄弟,這女娃是忠良之後,家中諸人皆為奸人所害,現受困於此,還望小兄弟仗義援手,我代其父母拜謝大德!”

青年見祝明山要叩拜,連忙攔住,驚訝失語道:“不……不必……仗義援手自然是義不容辭,隻是……先生也看到,那些假捕快的鏈索陣,我一時沒有破解的辦法,再鬥下去,隻怕我會敗陣,而對麵的人似乎也對我虎視眈眈,即使我們躲在符界當中,它也隻能暫時保全,等符中靈力耗盡,我們便……我見先生武功也是不俗,若先生無恙,我們聯手或許可以破陣,但眼下先生已經中毒,我也無計可施了。”

祝明山道:“大理寺是刑獄衙門,最為奉行公義,我見你為人也是中正仁義,今日我所托交付予你,也能安心,你隻需答應我,無論如何都會將這女娃送到劍閣,我保你們安然離開此地!”

“怎麼,這小姑娘也是要往劍閣去嗎?在下力所能及的事,又是順帶,自然不會推辭,隻是先生,有何良策脫困?如果有用得著我的地方,請盡管吩咐!”青年滿腹疑惑,但還是答應了祝明山。

“你且解開這結界,然後退在一邊,護住兩個孩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吧……”祝明山道。

祝明山的話不知什麼原因,讓捕快青年發自內心的信服,青年如言,又念了幾句咒文,護住祝明山的結界便消失了。

祝明山拾起劍,吃力地站了起來,朧月想扶著,卻被祝明山拒絕了:“你和這小哥哥就待在這叔叔身邊,記得要聽話。”

又想起什麼,對青年道:“今日能與小兄弟並肩一戰,也算緣份,我姓祝,草字明山,小兄弟名諱可否相告?”

青年吃了一驚,沒想到眼前這位居然是六君子之一的流雲劍祝明山。他在大理寺刑捕司的高手中也是能排上名次的,但是每每說起京城中的高手,總是會提到國子監的六君子,而這就必然會提到其中祝明山。其無論人品,武功,學識,他都以之榜樣,沒想到會這樣的場合遇見……

青年心中歎道:“要是先生沒有中毒,哪裏會需要我……但眼下先生中毒,要如何解決這些人?唉,先生才學武功天下聞名,自然是會有辦法的,哪用得著我操心?但先生這麼盡力護著的小女孩是什麼人?忠良之後?那些賊人不惜假冒我們大理寺來抓人,肯定是得罪了不小的勢力……”

青年回過神,想著祝明山還在等自己回答,連忙報出家門道:“大理寺刑捕司七品金甲帶刀崔青城。”

“看你年紀輕輕竟然已是七品金甲帶刀捕頭,果然是英雄出少年。”祝明山倒有些驚訝了,因為他也曾在朝中為官,知道大理寺的刑捕司是一個如何嚴苛的地方。

大理寺掌管全國刑獄,民間稱為“六扇門”,其刑捕司的捕快要對付多是一些尋常捕快應付不了的賊匪,其捕快的能力,無論武功,江湖經驗,還是理案能力都要遠遠超過一般的捕快,所以在大理寺的捕快是可以因功得到武官品級的。但像崔青城這樣年紀輕輕,就已經升到捕快的最高品級,七品金甲帶刀,倒是不多見的。

“你使得是以輕快著稱的唐刀,而你本身的身法、刀法都以快為要,普通遇敵時,以快相打,無不可破,但一旦遇到纏鬥,或者內功罡氣很強的對手,你的快刀的優勢便得不到發揮了……我的流雲劍,比你更為輕柔,但劍氣破甲,可柔中帶剛,你且看好我的劍勢……”

祝明山橫握長劍,雙目微閉,再次運起氣來……起初氣息微弱如絲,順著三焦慢慢上湧,但立刻又轉入陽蹺脈,隨著流轉,他便點打一個穴位,隨之氣息便強上一分,不一會兒的功夫,他的氣息似乎恢複了七八成,而他的流雲劍上,淡藍色的罡氣湧出,輕細的長劍變得似乎無堅不摧,而他的氣息也暴溢遊走於體外,衣裳無風翻飛,很是剛烈,連他放在懷裏的玉牌也掉落出來,朧月瞧見連忙將它拾了起來。

崔青城瞧得明白,祝明山所打通的全是經外奇穴,雖然他不會,但也明白這是在強行打通了一條走氣的脈絡。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壞處也是十分顯著,普通人用不僅自損功力,還有極強的反噬,運用不好甚至危及生命,祝明山中毒狀態運用這種方法恢複功力,對於己身的傷害更是加倍的。

崔青城原以為他是要破釜沉舟,哪知道他是要同歸於盡,急道:“先生不可!”

祝明山聲音也變得深沉、粗啞,道:“唯有此法可解今日之圍,你不必擔心,我用此法,於性命無礙,隻會僵癱半年,所以你答應我的事情,務必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