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等高線(一)(1 / 2)

按測量學的解釋,“等高線”為“地麵上高度相等各點聯成的曲線”,並非對人類的稱謂。然而中國語言有著極其複雜的內涵,華鎣山龍洞溝有位高67級的女知青,此人身體壯實,酷愛古典文學和莎士比亞戲劇,夏天常穿一件海魂衫。這種藍白相間的條紋衫一穿在身上,便顯示出凹凸有致的女性曲線,特別引人注目。有次公社召開知青大會,她被點名上台介紹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體會。當她站起來走向主席台時,有人高叫一聲“等高線”,引來一陣喧嘩。從此,知青們忘記了她叫錦雲,都稱她為“等高線”。

……

重慶知青由於親人遠在重慶,缺失天時、地利,在山中形單影隻,往往沒得本縣知青走紅。諸如想當個大隊小學代課老師赤腳醫生或記分員什麼的,隻要有權的父母在縣級機關向公社搖個電話,他們的孩子就能走馬上任,讓重慶知青望塵莫及。

別號“等高線”的錦雲,論學曆、論才貌都算全大隊的姣姣者,學大寨賣力,接受“再教育”虛心,“煉紅心”不惜汗水,可就是沾不到好事的邊邊兒。她對此頗不服氣,總想找個機會證明自己的存在。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得與縣上幹部拉上關係。遺憾的是,山旯兒交通不便,生活困難,縣上幹部下鄉,都愛朝交通便利、生活較好的平壩上走。即是偶爾來一回山區,都是與大隊、生產隊幹部接觸,一晃就走,想找他們答個白都沒得機會。

當她在公社知青大會上聽說縣革委農田基本建設流動現場會的代表要來本大隊參觀“白龍堰”的消息時,就萌發了與縣上幹部接觸的想法。但參觀者都是走馬觀花,過目就走,怎樣才能在他們心中留下難忘的印象進而搭上關係?她坐在禮堂冥思苦想,把設計出的幾個方案進行對比,都覺得太俗太輕浮,直到回隊讀莎士比亞名著《威尼斯商人》開篇獻辭,才想起了現場會該怎麼開頭門。對了,在眾人的目光中顯露自己的才智。

錦雲來到芋頭溝,向大隊書記進言道:“我們大隊地處偏遠,縣上領導腳步幹貴得很,來一回真不容易。所以,你們領導帶領農民戰天鬥地學大寨的豐功偉績至今還默默無聞,你們在外頭也光彩不起來。這回流動現場會,要迎來幾百名代表,聽說還有新聞記者,我們要抓住這稍縱即逝的千載難逢的機會,把本大隊學大寨的光輝業績順勢推出去,讓全地區的人都知道華鎣山上有個白果大隊!”

錦雲的話正說到心坎上,大隊書記立刻問起有啥子辦法。錦雲胸有成竹地說:“要操出大城市水平,應仿照重慶市委歡迎大三線建設參觀團的格式,要像眉像樣的致上一篇分量足夠聲情並茂的獻辭,極盡白果大隊學大寨的成就,把我們的成就印在代表的腦子裏。”

識字極少的大隊書記聽說要操大城市的派頭,連連擺手說拿不下火。錦雲表示有這個能力,願為貧下中農出點力,保證讀起來像詩歌一樣,代表們聽起來像聽樣板戲一樣。

大隊書記問要寫多少天?錦雲伸出3個手指。大隊書記就要錦雲給生產隊長帶信,說錦雲這幾天有重要的革命工作,生產隊工分照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