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完畢,他們在沙灘上或坐或臥。陽光慈祥地慷慨地潑灑在他們身上。陳老師興奮地說:“你們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叫蛟灘嗎?”
“不知道。”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陳老師說:“這個名字源於一個感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有一個村莊,全村的人都姓華。”
王濤趕忙插嘴:“對了,我外公姓華,我媽也姓華,不過我外公已經過世了。”旁邊一個同學在他背上拍了一巴掌,“去你的吧,就你多嘴——老師您快說!”
陳老師接著說:“村裏有一個叫華成蛟的人,他身材魁梧,力大無比。有一次他從山上砍柴回來,正路過這個沙灘,沙灘上幾個小孩在玩耍,幾個日本兵拿著亮閃閃的刺刀,一個日本兵準備向小孩刺去。華成蛟見狀,丟下柴禾,抽了銑擔,大吼一聲向日本鬼子刺去。他一口氣殺死了幾個日本鬼子,最後終因寡不敵眾,被日本強盜殺害。傳說日本鬼子的刺刀刺進他胸膛的時候,一口鮮血噴射到河上,化著一條蛟龍遊走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這條河取名為蛟河,河邊的沙灘就叫蛟灘,河邊的村子就叫蛟灘村。
孩子們感慨不已,有一個孩子哼起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歌曲,於是大家接著唱起來: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
前麵有工農的子弟兵,
後麵有全國的老百姓,
咱們軍民團結勇敢前進,
看準那敵人,
把它消滅,
把它消滅,
衝啊!
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殺!
歌聲慷慨激昂,在蛟河的上空久久回蕩。唱完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問:“老師你是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
陳老師驕傲地說:“華成蛟是我母親的大爸,也就是我外公的大哥。我外公叫華成龍。”
“是這樣啊!”孩子們驚歎著。
張文莎拉著陳老師的手親昵地說:“老師您的故事真多,跟您在一起我們總有聽不完的新鮮事,老師還有新鮮事沒有?再講一個給我們聽聽吧。”
陳老師環視大家一眼,臉上掛著神秘的笑,孩子們興奮地望著她,以為她又要講故事了。可陳老師說:“這回我不準備給你們講新鮮事了。”孩子們的表情有些失望起來,但陳老師又接著說:“我想帶你們去看一個新鮮的地方。”
“真的呀?”大家激動地喊。
“老師,您是不是要帶我們去看那個困龍洞?我們正想向您要求呢。”王濤迫不及待的問,眼中閃著驚喜的光。
陳老師點著頭,微笑地看著大家,孩子們拍著手說:“老師,您真好!”
他們呼啦一聲從沙灘上爬起來,唱著,跳著,喊著,向困龍洞出發了。王濤自告奮勇地在前麵帶路。
困龍洞神神秘秘地睜開一隻眼,端坐在那裏。正午的陽光好奇地窺視著如同黑眼睛似的洞口。石洞旁邊的古藤曲折盤旋地攀緣到洞頂,硬是將一棵古槐拽得匍匐在地上,古槐婆娑著蔥蘢的枝葉,遮掩著石洞的門楣,仿佛是要堅守一方秘密。
困龍洞前方逶迤著一彎小河,這彎小河匍匐至洞口不遠處就躲藏起來,不見了蹤影。洞口的右邊巍然屹立著一根高大的石柱,石柱曆經風雨的侵蝕,嶙峋著一身硬骨。此刻陽光正熱烈地擁抱著石柱、古槐和巨藤。石洞門楣上成串滴落的水珠在陽光的映照下氤氳著一片朦朧的霧氣。
孩子們驚呼著,調皮地問:“老師,這是不是花果山水簾洞呀?”
“是不是你們自己進去看了就知道了。”陳老師溫和地回答著。她走到隊伍的前頭,停了下來,看著孩子們鄭重地交代:“裏麵是一條暗河,也是一個溶洞群,深潭溝壑隨處可見,大洞小洞連綿不斷。大家千萬要注意安全,不能單獨行動,也不要損壞裏麵任何東西,裏麵很黑,我為你們準備了十支手電筒,誰來領?”孩子們歡呼雀躍,上前領走了電筒。還有幾個孩子高舉著電筒說:“老師我們早就準備好了,隻是擔心您不同意我們進去,不敢說。”還有不少孩子拿著熒光棒笑彎了腰。
孫子楷蹣跚著猴步,學著美猴王的腔調,怪聲怪氣地喊:“小的們!跟我來!”孩子們蜂擁著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