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仿佛隻有做到虛事感人、假情久騙,就是文壇精粹,
而抒發者則為文界之精英。這。興許是文容之陰;亦作文章的
陰柔。
凡事都有對立性,陰的對立為陽。何為文容之陽?據析,
文容之陽乃是一篇文章的內容是真實的,是生活立影,是自己
在世界生活的點點滴滴。
近日,我就在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孔慶東爺爺的新浪博
客裏看到“陽剛作文”一說。先悶後醒,從滿腹狐疑到惑然
開朗。
對於陽剛作文的釋義,孔爺爺表達的意思是要將作文寫出
陽剛之味,以陽代陰,倡陽剛抽陰柔。可是,經我百度搜索竟
有歪解為“積極向上,脫離哀傷疼痛的桎梏”。
依我所見,孔爺爺無非是想喚世人摒棄虛揉,倡揚真切。
人在世上,有喜也有悲,有樂也有愁,無論生活是福還是苦,
在作文上都要講究“真”。 “真文”、 “真人”、 “真事”、 “真情”、
“真生活”,種種均有還原本色之意。文章,隻要取材於生活,
表達於真象,顯露於真情,就是一篇好文章。
然而,什麼“積極向上”,什麼“脫離哀傷”,若都如此,
難道人生的悲離就不能展現於文,拜賞於人了嗎?難道這大千
世界皆為幸福美滿,沒有一絲憂傷悲痛嗎?
我國經典文學著作 《紅樓夢》 、 《聊齋誌異》 、 《狂人日記》 、 《水
滸傳》等,無一不體現出“陽剛”之風、真切之氣。不論是“辛
酸淚,荒唐言”的《紅樓夢》,還是“鬼怪事、刺貪奸”的《聊
齋誌異》,亦或是“教術吞人”的《狂人日記》,好似體現出
作家們對生活的深刻領悟與深度思考,字句之間透露出的是作
者的真情實感,其之所以能穩端經文典學之寶座,與以手寫心,
真實真切之人情密不可分。
無病呻吟要踢,真病感言必顯;矯揉造作要除,切情真事
須留。
不管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幅畫作,甚至是一部影片,我們
何不從事實出發,用真生活來感動人心呢?陽剛,隻不過是“真”的表作罷了。可是,誰又能夠真正做到體現“真”滋味呢?
身為90後的我們, 應該重拾如童趣的真、 如稚氣的切, 讓 “真”
之花開遍文之壇,讓真生活走進文容裏去吧!
品文性君子:魯之孫
載發於公元二十一世紀
出生在人格卑劣的國度,我引以為恥,並潔
身自好。同時,我也呼籲越來越多的民族成
員跳出“卑劣”的框框,做一個值得“自信”
的成員。盡管這麼做會被視為異類,隻要有
堅定的純潔而神聖的信仰,也不會因此而放
棄跳出“卑劣”的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