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問題上,我是一個保守的自然主義者。人的一生
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一個人能夠成長為傑出人才,更是可
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兼招生辦
主任秦春華老師如是說。
秦春華是我前段時間認識的一位老師。當時,我看到他的
博客裏多為北大如何錄取的相關文章,不甚喜悅,心想:如此
教授, 上不關心國家大事, 下未對教育改革有過看法, 也隻配 “教
授”二字。隨後,我在中國作家網上發表過《是夢想?還是想夢》
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後,再去瀏覽他的博客發現已然不是當時的
他。不知是什麼原因令他有如此大的轉變-在博客上發表他
對教育改革的意見的文章,還在相關報刊媒介上已經發表。我
也沒去問他,隻是讀罷他寫的《我為什麼不主張“直通車”》,
略有似曾相識之感,便提筆再寫我對教育改革的想法。
-
我和他有共同的觀點 教育的本質不是分數,而在於對
生活品質的提高。分數能證明什麼?但凡肯多花點時間用於對
知識的整體記憶,但凡多幾次時間的題目訓練,想考個高分不
在話下。可是,這麼做無疑在扼殺孩子的活躍的思維。我是從
孩子一點兒一點兒地成長起來,自然知道孩子在知識還未被塞
滿腦袋的時候是思想最活躍的時期。記得有一回,我在姑姑家
的時候,因為一道未解的問題追著姑姑問。不曾想,我的姑姑
竟被我的執著惹惱,便同大媽一起帶有諷刺的澀味把我惡狠狠
地訓了一頓, 而在秦春華教授的博文 《我為什麼不主張 “直通車” 》
中大力主張孩子跳出急功近利的分數框框以培養孩子刨根問底
的意識。這無疑體現出家庭教育對孩子能否成才起著關鍵性的
作用。
如果說家庭教育是成才的起征點,那麼學校就是人才的修
正所。然而,我最看不慣的便是老師自以為自己就是學生命運
的主宰者,站在人民提供給他們的三尺講台上高呼“我是你們
的老師,你們考試必須聽從老師的話,要是在高考的時候你們
不老老實實地聽話或老師的心情不好,後果就是你們當中的一
些人的高考就會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由此看來,這些老師
真如秦春華教授所言,他們早已將自己定格為知識的權威,數
萬學子的命途就決定在這些隻會傳授“知識”的老師手裏。不過,
這些老師的自我定位在現代社會似乎顯得過高。麵對當今快速
發展的中國,電腦的普及速率正逐年提高。學生要有問題直接
-
上網搜索便知,而想去樸素地追著問老師大抵是天方夜譚
我在讀高中之前就立誓要發奮讀書,可到高中後由於種種原因
而課程脫節, 就去找老師解答問題, 卻是不但同學在背後非議我,
還有老師也嫌我煩。後來,英語老師幹脆為我推薦了她的老鄉